川習會沒有解決此刻的美中戰略問題
正如事先研判,以及現場融洽氣氛看來,南韓川習峰會的結果皆大歡喜,川普總統會晤後稱說「如果10分是滿分,我會給這次會晤打12分」,但美國輿論認定交鋒結果是「沒有贏」(anything but win),至於有沒有「輸」,還要看未來幾個月雙方是否認真執行協議而定,否則峰會將毫無意義。
這次峰會極爲勉強,原本部長級官員就可解決的經貿爭議,卻要提升至元首級,原因就是川普凡事親力親爲,攬功急切,極力證明他的交易魅力。另一個角度來看,就是川普團隊一開始就搞砸談判,連續失利,被迫要親自出面收拾,習近平冷麪配合演出,也是給川普下臺階。
前總統拜登與習近平的兩場峰會,都是爲美中重大信任危機,非得要元首親自出面溝通,但這次川習會毫無必要,川普才上任,在重大地緣政治的戰略問題上,還不到討論階段。
這次川習會要解決的,還是稀土被卡的「老」問題,在芬太尼、黃豆、稀土等事項上,川二任對習近平出手,毫無還招策略。自對等關稅宣佈前後,川普及納瓦羅等幕僚按照2017第一任的手冊行事,但習近平早已學到經驗,無論公開宣示與私下放話都表明不計一切「奉陪到底」,參透川普「民調與股市」兩大罩門,鎖定2026期中選舉後民主黨捲土重來的可能,沉着應戰,但川二任團隊自入陷阱而不知。
所以纔出現川普五個月內竟被北京用稀土絆倒兩次的窘境,川普大怒以百分百關稅報復,讓正在籌開中共中央四中全會的習近平沒有示弱餘地,美中關係急劇惡化,所以川普纔要求10月底就南韓APEC之便,與習近平舉行「緊急峰會」,籌備時間促短,根本無法詳盡準備重大戰略議題。
川習峰會前,雙方釋出的其他重大話題,如臺灣議題、中方停購俄油等,會後都證實都是煙幕彈,不可能在僅有90分鐘內,談及這些嚴重的議題。例如中方試探要提臺海議題,國務卿魯比歐立即明確否認,會後川普公開表明「沒有談臺灣問題」;川普會前稱要與習近平談購買俄油,中方也根本不予理會。
川普在返美的空軍一號專機上,迫不及待地舉行空中記者會,站在川普身邊、協助川普應答媒體的唯一官員是貿易代表葛里爾,就可看出川習會着重的是美中經貿關稅議題,而非其他煙幕議題。
在最具國安議題的輸中晶片上,原本川普與Nvidia輝達(另稱英偉達)黃仁勳都表示考慮開放輝達最新開發的先進Blackwell晶片給中國市場,但川普會後說,如何銷售是「輝達與中方的事」,美國政府僅是仲裁角色。
儘管川普在會後自己預測「(與中方的)協議將持續很長時間」,但雙方並沒有達成任何「全面、永久性協議」的意圖,也沒有宏大的「第二階段」協定,更不會有需要國會批准的重大雙邊貿易協定。
川習會並沒有解決現階段的美中重大戰略問題,美中「不戰不和」的關係繼續維持到明年底,除了川普與習近平答應明年互訪外,明年11月中國將主持APEC峰會,美國明年12月將主辦G20峰會,雙方至少有四次見面機會。
中國答應再延稀土一年,美方關稅減到47%,但沒取消全部關稅,美國自其他來源如澳洲等地的稀土,有一年時間銜接供應,識破川普關稅罩門的習近平,也給了川普面子。
未來一年,完全要看在明年4月川普訪中之前,中方能否做到這次協議中有關管控芬太尼、黃豆採購、與不再出爾反爾控制稀土出口的承諾。
習近平決定繼續經援俄羅斯、加強在臺海與南海及西太平洋海空軍力,川普沒有放棄拜登時期與日韓澳的軍事結盟的政策,繼續深化提升與臺灣的戰力合作,註定了未來發生衝突的可能,川普也不會放棄以關稅爲武器的對外政策,這表示投資者、製造商、進口商、出口商和消費者都必須做好再次爆發經濟危機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