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學習機的諾基亞時刻

去年,儘管讀書郎學習機銷售額同比增長了24.3%,但仍然未能幫助公司實現扭虧爲盈。2024年,公司收入4.61億元,淨利潤-5857.9萬元。

作爲學習機品類的奠基人之一、行業唯一的上市公司,讀書郎深陷業務泥潭,正是這個市場核心切換的標誌。

以步步高、讀書郎爲首的傳統學習機品牌們,正在被擠壓至市場邊緣;最近幾年,行業主動權,又從百度、科大訊飛等科技派,移交至作業幫、學而思、猿輔導爲主的教育系。

因爲,就學習機四大要素的重要程度而言,內容>技術>軟件>硬件。在接下來的AI時代中,內容對垂直大模型的影響,將繼續強化這種趨勢。

所以,傳統學習機品牌們,短期內幾乎無法改變被降維打擊的命運。傳統學習機的諾基亞時刻,正在徐徐降臨。

讀書郎繼續虧損

上週,學習機市場唯一的上市公司,讀書郎(02385.HK),披露2024年財報。

數據顯示,公司收入4.61億元,同比增長28.4%,淨利潤-5857.9萬元,虧損額較上年的7144.7萬元有所收窄。

讀書郎在財報中分析稱,收入增長主要是因爲,公司針對市場推出了更具競爭力的學習機產品,對銷售渠道進行了整頓及清理,同時,加強了在社交平臺的廣告投放。

不過,讀書郎並未提及的是,去年的增長,很大程度上,是搭上了學習機市場高速增長的順風車。

行業數據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中國學習機出貨量380.5萬臺,同比增長27.8%;預計全年出貨量同比增長24.6%至588萬臺。

對比之下,讀書郎學生平板的銷售收入同比增長24.3%至3.89億元,只能算是“保本”,並非市場份額擴大。

至於公司虧損收窄,並不是因爲盈利水平提升,事實上,其2024年的毛利率反而下降1.5個百分點至24.2%。這主要得歸功於公司控費,比如員工數量下降近兩成,僅員工成本就節省近500萬元。

僅僅在三年前,讀書郎還處於自己的高光時刻。

2022年7月,公司成功登陸港交所主板,當時它是僅次於步步高的學習機巨頭;業績也相對出色,2019年-2021年,收入分別爲6.70億元、7.34億元、8.13億元,淨利潤分別爲6943.5萬元、9201.3萬元、8214.6萬元。

但上市後,立馬業績變臉。2022年收入同比縮水四分之一,業績下降超九成;再到2023年跌至谷底,收入再降四成,僅剩3.59億元,並由盈轉虧。

被壓制的傳統學習機

上世紀90年代初,段永平從浙江大學無線電系畢業後,輾轉盤活小霸王,1995年自立門戶創立步步高。

段永平浙大無線電系校友陳智勇,更早進入小霸王,後來成爲市場部副總經理,在公司崛起過程中同樣扮演了重要角色。

也許是在段永平故事的激勵下,1999年,陳智勇拉上小霸王計調部部長秦曙光一起離職,合夥在中山創立讀書郎。

2004年,讀書郎開行業先河,第一代讀書郎P4學生電腦成功上市,可算是中國學習機行業的開山鼻祖。

隨後,教育電子產品市場的競爭對手們,紛紛佈局學生平板。因爲客單價更高,學生平板漸成該市場的核心品類。

當時,步步高、讀書郎、優學派,成長爲學習機三巨頭。2020年底,優學派開始謀劃A股上市;一年後,讀書郎向港股發起衝擊,學習機市場初露鋒芒。

不過,當時的學習機產品,同質化且較爲初級,一個普通平板電腦加上幾個學習軟件,激不起家長們的購買熱情。

2018年前後,學習機市場的出貨量幾乎沒有增長;頭部廠商讀書郎和優學派,呈現出明顯的銷量增長壓力。

這種行業性的瓶頸期,直到2019年開始才慢慢有所突破。市場相繼迎來“科技派”和“教育系”兩隊重量級玩家,科大訊飛、百度、字節跳動,作業幫、學而思、猿輔導等等。

更均衡的產品、更實用的功能和更豐富的內容,加上更大的品牌背書、更快的渠道超車、更高舉高打的品牌營銷,重新激活了學習機市場。行業格局,被迅速改寫。

早期,步步高、讀書郎引領學習機市場;前幾年,小度(百度旗下)學習機銷量一度非常領先,科大訊飛統治高端市場;如今,教育系品牌作業幫、學而思、小猿(猿輔導旗下),牢牢佔據了學習機銷量榜的頭部位置。

2024年,作業幫被沙利文、洛圖、艾媒等五家研究機構認證爲“學習機銷量第一”,當年12月,其線上銷量市佔率高達33%,遠超第二和第三名的銷量之和。

作業幫、學而思、猿輔導身後,通常是科大訊飛、小度,步步高、小霸王、讀書郎在TOP10榜單中擺尾,原三強之一的優學派,已從十強榜單中消失。

讀書郎等傳統學習機品牌,靠着“反向模仿”的戰略,在“水大魚大、魚大水活”的學習機市場中實現了銷量增長,但市場份額僅爲1%出頭。

降維打擊,難以抵擋

爲什麼步步高、讀書郎們二三十年的產業積累,敵不過作業幫、學而思們兩三年的業務佈局?

根本原因在於,三股勢力入局的驅動力並不一樣。傳統學習機品牌,脫胎於電子產品;科技派,依靠科技巨頭的技術和品牌;教育系,更多地是從教育內容出發,不斷強化在學習場景的統治力。

學習機的四大構成要素,硬件、軟件、技術、內容,重要程度依次遞增。於是,市場呈現出教培系>科技派>傳統教育硬件廠商的趨勢。

儘管,教育系和科技派起步晚,但它們以內容和技術爲基礎,在供應鏈模式的協助下迅速補齊硬件短板,藉助於線上渠道,快速搶佔市場份額,對傳統學習機,形成了降維打擊。

接下來,在AI等新技術的加持下,預計學習機市場規模將會繼續保持高速增長。然而,隨着消費者認知逐漸形成,馬太效應下,教育系的優勢會進一步擴大。作業幫、學而思、猿輔導等組成的第一陣營,幾乎牢不可破。

科技派,本來就只是將學習機視爲自身技術積累和品牌價值的溢價區間。當頭部地位難保,它們可能會逐步戰略性地放棄這個藍海市場,迴歸到自己的核心業務中。

因此,傳統學習機們的焦慮,更是深重。特別是讀書郎和優學派,除了學習機市場,似乎沒有更好的選擇了。

最近幾年,讀書郎成立了北京、黃岡、中山及珠海四個教育科技研究院,在技術和內容上補短板。同時,在多元化業務上,投入大量資源和精力。

讀書郎開發了一款專注於教育功能的智能手錶,預裝詞彙學習等功能,希望在智能教育硬件市場,複製小天才的成功。

另外,讀書郎、希沃等傳統學習機品牌,正在從C端業務轉向B端,佈局數智校園解決方案業務。

但是,補短板的效果太慢,智能可穿戴業務和數智校園解決方案業務的規模還太小,讀書郎想要在短期內改變自己的行業處境,挑戰非常之大。

諾基亞,曾經的手機之王,在智能化浪潮中佈局遲緩且點錯科技樹,跌落神壇。如今,雖然諾基亞並非完全消失,但已然缺席主流市場,泯然衆人矣。

在學習機市場,鐵幕也已沉沉落下。在當下這個維度的競爭中,傳統學習機,幾乎看不到成功破局的可能。如今,它們正在迎來自己的諾基亞時刻。

本文源自:斑馬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