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有無權力「改造」大學校園?

川普總統。 歐新社

川普總統施政爭議之一,是把政治的手伸進大學校園。他用停撥聯邦經費要挾,要求長春藤盟校哈佛、哥大、普林斯頓等大學停止學生反猶太的示威,川普想改造校園灌輸學生自由派思想,停止DEI(多元、平等和包容)政策,結果引發哈佛爲首的大學反彈。哈佛校長用公開信拒絕妥協,認爲哈佛不會在資金壓力下犧牲長期堅持的價值,引發學界廣泛共鳴,川普則威脅將撤銷哈佛免稅待遇,爭議還在延燒中。

政治力量能否介入校園,是所有民主國家面對的議題。美國立國200多年來,不能說政治力完全未介入校園,譬如1970年代反越戰、近年#MeToo反性侵和反性別霸凌運動,都在校園風行,這是大學與社會聯結,知識菁英帶動社會運動常見現象。但政府公然介入,用停撥經費威脅,想改變校園意識形態偏好,行徑有如獨裁專制國家。

大學校園自由化,學術和教學獨立,公認是自由主義的支柱和精神。大學教授和學生也有自由派、保守派之分,思想多元,只有隨其自然發展,任由兩派思辯,人類文明和思想也得到進化提升,這是大學校園自主的精髓。

川普意圖將大學轉化爲意識形態淨化場,將自由派清除出場,完全着眼大學調教出的自由派學生人數超出保守派,他想藉反恐、反極端等名義,扭轉大學200多年來獨立自主教學,被批評爲限制言論、扼殺自由思想,是對學術自由的強壓。

很難否認,美國有些自由派思想發展走過頭,走向極端,譬如倡導變性或自我性別認同自由化,男人只要自認是女人,就允許進入女性洗手間,或大學宿舍男女共用一室等,都違反人類逾千年的價值觀,應否矯正可討論。但川普以大學容忍反猶行爲爲由,要停止對大學經費補助,和共產國家壓制校園言論有何區別?

有人認爲,哈佛敢拒絕川普,不是象牙塔姿態,而是對國家精神的護持。哈佛校長在公開信中表示,哈佛不會在資金壓力下犧牲其長期堅持的價值。在民主黨潰敗、輿論對川普縱容,美國一面倒屈從川普後,仍有一羣人堅守知識、尊重差異、捍衛自由的表現,也在捍衛西方自由主義精神。

哈佛打響第一槍後,常春藤多所名校響應,這是美國一邊戴紅帽高喊「美國再度偉大」的政客,和堅守自由傳統學術守護者之間的較量,前者掌控國家機器,後者卻掌控國家靈魂,這不單是學校爲財政爭執,而是知識與權力、文明與情緒之間的價值對抗。

川普上任迄今對大學開刀,至少60所大學被警告,必須改變容許反猶太和追求DEI政策做法,否則面臨聯邦經費停撥。哥倫比亞大學同意了,成立校園警察隊驅逐示威學生,因此重獲4億元聯邦資金,但校長也宣佈辭職。

川普想廢除教育部,讓教育迴歸家庭或各州管轄,是鬆綁的自由派理念,但對各公私立大學教學自由化,卻以停止聯邦撥款或廢除免稅身分要挾,與廢教育部的主張思維和邏輯都有矛盾。難道大學要灌輸保守理念,淪爲黨員培養溫牀,所有教學都政治正確,才符合讓美國再度偉大?

川普只想討好保守派選民,許多政策具反現代性、反多元、反國際合作色彩,想透過封閉和敵意爲共和黨長期執政奠基,以爲這樣可找回美國的榮耀。但美國左右兩種意識形態競爭就像車之兩輪,兩黨輪流執政也在考驗不同路線孰優孰劣,是民主制度和現代文明能進化的基石和動力,偏左偏右都不可取。

有人認爲川普在推動「美式文革」,利用民粹,學毛澤東鬥黨內外對手、鬥媒體、鬥學界,要打倒一切反動派。關稅戰後,不滿川普的民衆愈來愈多,把政治力伸入校園,只會讓自己灰頭土臉,被訕笑詬病。美國各大學如輕易投降,美國就無法成就今天的偉大;美國自由精神和校園,從來都不屬於憤怒和極端的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