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又出手!最新關稅鎖定「3大類產品」衝擊全球

美政府瞄準3大類商品,爲新一輪關稅預作準備。(示意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CNBC報導,川普政府已對機器人、工業機械和醫療器材的進口啓動國家安全調查,此舉可能是爲了實行新一輪關稅預作準備,只不過,這些商品遭施加關稅,勢必會令消費者、醫院和製造商的成本增加。

根據《聯邦公報》(Federal Register),美商務部24日表示,這項根據《貿易擴展法》第232條款於9月2日啓動的調查,將評估這些進口產品是否威脅美國國安。

最新調查擴大可能被加徵關稅的商品清單,包括個人防護裝備,例如手術用口罩、N95口罩、手套,以及其他醫療耗材,包括注射器、針頭和處方藥。

調查範圍也擴展到進口醫療設備(例如輪椅、病牀)以及診斷和治療設備(例如心律調節器、胰島素幫浦和心臟瓣膜)。

這些調查結果可能要作爲實施新一輪產業關稅的立論基礎,旨在促進對國安至關重要的商品留在美國境內生產。

美國商務部正在徵求企業的意見,討論議題包括針對這些產品的預期需求、國內產量能否滿足本地需求以及外國供應鏈的角色等。

企業也受邀概述外國補貼的影響以及川普政府提到的「掠奪性貿易行爲」。

川普政府先前曾引用232條款對汽車及其零件、銅、鋼和鋁課徵關稅。

針對藥品、半導體和晶片組件(例如矽晶圓、晶片製造設備及相關下游產品)的進口調查也在進行中,反映出華府對於過度依賴海外供應鏈的擔憂。

在針對特定產業的調查後,川普政府可能就產業實施的新關稅,都將疊加在川普原就特定國家設立的對等關稅之上。不過歐盟和日本已與美達成協議,可免於課徵額外關稅。

美國高度依賴墨西哥和中國的機械設備,根據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U.S. International Trade Commission)資料,2023年從這兩個國家的進口量分別佔美國機械設備總採購量的逾18%和逾17%。

汽車產業可能是最受到這項潛在關稅重創的產業之一,因爲汽車業對工業機器人的需求量最大。根據國際機器人聯盟資料,去年安裝13,747臺。該組織表示,這些機器人大部分是進口的,很少製造商在美國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