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亞洲行5天籤遍三國 逼出「逾9000億美元」投資
▲美國總統川普短短5天內連走訪馬來西亞、日本與南韓三國。(圖/路透)
記者張方瑀/綜合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結束「川習會」後,展開回歸白宮以來的首次印太訪問。短短5天內,他接連走訪馬來西亞、日本與南韓三國,不僅見證泰柬簽署《吉隆坡和平協議》,更以貿易與關稅爲籌碼,迫使日韓分別承諾高達5500億與3500億美元投資,總額超過9000億美元,藉此穩固美國在亞洲的經貿與戰略地位。
馬來西亞籤和平協議 推進稀土與能源合作
川普的首站來到馬來西亞,與馬國總理安華(Anwar Ibrahim)共同見證泰國與柬埔寨簽署《吉隆坡和平協議》,正式結束多年邊境衝突。美方同時與馬來西亞簽下對等貿易協定,推動半導體、航太與能源產業合作,並確立700億美元的投資承諾。雙方也簽署「關鍵礦物供應鏈多元化備忘錄」,強化供應鏈韌性與能源安全。
日本承諾5500億美元投資 川普獲勝再談「黃金同盟」
在日本行中,川普與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於28日簽署兩份協議,分別是「日美關鍵礦物合作框架」與「日美科技繁榮合作備忘錄」,宣告雙方關係進入「黃金時代」。
根據雙方9月簽署的備忘錄,日本政府將透過國家基金對美投資高達5500億美元,若東京未在45天內對川普批准項目提供資金,美方可重啓關稅;協議規定,投資收益9成將歸美方所有,日本僅得1成。
日本經濟產業省列出超過20項投資案,包括軟銀集團(SoftBank Group)、西屋電氣(Westinghouse)與東芝公司(Toshiba Corp.)等,涵蓋能源、人工智慧與關鍵礦產領域。單一項目規模從3億5000萬美元至1000億美元不等,總額約達4000億美元。
南韓投資3500億美元 換取汽車關稅下調
川普此行最後一站抵達南韓,並與總統李在明敲定「韓美科技繁榮協議合作備忘錄」及新版貿易協議。
南韓承諾投資3500億美元,其中2000億美元將以現金投入美國,另1500億美元用於造船與能源合作。作爲交換,美國同意將韓國汽車關稅從25%降至15%,並批准南韓建造核動力潛艦計劃。
不過,南韓官員指出,若美方不透過貨幣互換機制提供美元流動性,這項投資恐重創韓國經濟。川普政府則強調,這些投資是「公平交易」的一部分,代表亞洲盟友願意與美國共進退。
壓力外交奏效 川普打造「美國優先」經濟圈
分析指出,川普這次印太行透過高壓貿易談判,讓日韓砸下相當於GDP的14%與20%的金額,換取關稅減免與市場準入。儘管東京與首爾都擔心對匯市與國內產業的衝擊,但在美方強勢壓力下仍選擇妥協。
川普陣營形容,這是美國在印太地區的重大勝利,成功建立以美國爲核心的「經濟安全同盟」,不僅確保稀土供應鏈安全,也在政治上再度凸顯「川普主導的世界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