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宣佈「對等關稅計劃」 臺美友好是花錢買來的?

▲美國總統川普。(圖/路透)

●王鬱婷/自由撰稿人

近日,因應美國總統川普宣佈徵收「對等關稅」,經濟部長郭智輝派遣次長、副署長前往美國交涉,向川普周邊人士做解說,並有意借鑑日本的應對方式。交涉結果如何,想必許多人心中應該都有數,不外乎擴大對美天然氣、石油等進口能源的採購以及擴大對美投資,相當於變相地交付「保護費」,以迎合商人總統川普的重利需求,畢竟,賴政府對「美國爸爸」的愛從未停止。

臺灣在美國面前 沒有護住應有尊嚴

正所謂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當賴政府還在大內宣「臺美關係史上最好」時,還在爲去年臺灣創下648億美元歷史新高的對美貿易順差而沾沾自喜時,川普早已經特別關注臺灣,其在競選期間就不止一次說過臺灣是「賊」,偷走美國的晶片生意,又要美國保護,要求臺灣繳「保護費」。

但是晶片產業本來就是美國設計、臺灣製造,合作共贏的項目,臺灣也有支付智慧財產權,難不成是因更名問題搶走了美國光環,纔想把「臺積電」搶去美國改爲「美積電」,以此振興美國製造業,讓「美國再次偉大」?美國難道忘記了這些年臺灣企業在美投資創造了37萬個美國就業機會,臺積電更是斥資650億美元投資美國的事情了嗎?美國此舉一點餘地不留,跟「匪」有何區別?

賴政府一直聲稱我們是主權國家,但在美國面前卻沒有護住主權國家應有的尊嚴,連巴拿馬都不如。在美國面前搖尾乞憐,在民衆面前卻形同代收保護費的打手,時不時出面威嚇「狼來了」,甚至拉上學者名家將「保護費」喪事喜辦,一步步形成向川普表態我們認同並自願繳納「保護費」的美好氛圍,於是我們看到諸如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宋國誠這類名家名言乍現,搖旗吶喊「臺灣付費美國保全,何樂不爲」,可其早年間還曾批評川普執政、發表親中言論,現在迷途知返,買臺肥己確實不易。

▼川普早已經特別關注臺灣,在競選期間就不止一次說過臺灣是「賊」,偷走美國的晶片生意,要求臺灣繳「保護費」。(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賴政府想交保護費 恐怕只是被當「盤子」

關鍵是交了保護費真的能護到臺灣嗎?實則不然。川普的行事風格飄忽不定,難以預測,上任第一天就簽署超過20項行政命令,撤銷了前總統拜登的78項行政命令,幾乎完全否定了拜登政府,其簽署的行政命令中也不乏一些與民進黨遵循的臺灣價值背道而馳,川普不僅打擊了拜登,也打臉了臺灣,可見其未來對臺灣的支持可能將不如拜登政府,而與拜登政府交好的民進黨似乎只能花錢重買川普的信任。

現在問題就在賴政府想花錢,但是還要看民衆臉色,所以趕緊打麻藥,美化「保護費」。「臺美友好是花錢買來的」這句話在民間流傳,民進黨不讓提,可這卻不是空穴來風,臺灣每年大量地以軍購、投資等名義設法交「保護費」,卻只得到了口頭保護,而臺灣面臨共機、共艦侵擾不斷,還有愈演愈烈之勢,戰爭恐慌不減反增,毫無嚇阻效果。

民衆尚能看清「保護費」本質,民進黨從川普喊話「保護費」到現在還在自欺欺人搞大內宣,對外卻無實質因應之策,難怪美國把臺灣當「盤子」。根據臺灣民意基金會最新民調顯示,5成7的民衆不相信中共犯臺美國會派兵協助,甚至連川普都說「臺灣距我們9500英里,距離中國只有68英里,而中國是一大片土地,他們可以直接轟炸它。他們甚至不需要——我的意思是,他們直接打砲彈就可以。現在他們不想這麼做,因爲他們不想失去那些晶片廠商」,話裡話外只有美國利益當先。

換言之,美國只不過把臺灣當做美中貿易戰的棋子,視貿易戰略而定,隨時可割可棄,那時臺灣又當如何呢?

▼美國只不過把臺灣當做美中貿易戰的棋子,視貿易戰略而定,隨時可割可棄。(圖/路透)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