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下臺前難圓夢?學者曝臺積電1關鍵難複製 網一面倒

美國總統川普日前傳出將入股臺積電。(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美國川普政府日前傳出可能以晶片補助款換得入股臺積電,引發軒然大波,後臺積電董事長魏哲家22日否認,指美國政府已宣佈不會入股。但川普時不時就拿臺積電說嘴,也從不掩飾,未來最強晶片都會是美國製造。學者明居正分析,美國人無亞洲人的「工匠精神」,即便英特爾(Intel)想急起直追,恐怕川普到下臺前,都不一定能有所成績。網友則認爲,美、臺雙方工匠精神不同,前者以科研與創新爲主,後者則是製造與量產爲主。

資深媒體人黃𬀩瀚24日在節目《下班瀚你聊》專訪臺大政治系名譽教授明居正,提及臺灣半導體晶片對全球、特別美國來說至關重要,尤其美方在軍事方面有很多武器都需要高階晶片。

但爲何美國對臺積電有如此大需求?明居正說明,在武器系統方面用的晶片有兩類,一是屬於成熟製程,約10至20奈米,大部分由臺灣的聯電製造;另一則是需要精細計算,如飛彈打的高度以及精準度,需要高階且快速的計算,就是屬於精密晶片、也可以說是高階晶片的部分。

明居正指出,高階晶片在全世界並沒有幾家公司能做,第一個當然是三星,不過三星產量及良率方面則趕不上臺積電。明居正也直言,想打造類似臺灣的半導體產業體系,並非一朝一夕可達成,尤其美國存在存在工人、工會、環評、工資等因素加影響,尤其困難。

除此之外,明居正指,這也跟亞洲人的企業文化有所關係,包括臺、日、韓、大陸,在做晶片時都有一種工匠精神,「而這個現在是美國沒有的」,即便英特爾(Intel)現在想急起直追,恐怕川普到下臺前,都不一定能有所成績。

不過,財經專家黃世聰日前曾在政論節目中指出,臺積電的亞利桑那州晶圓廠最新合併財務報告顯示,歷經四年、累計近新臺幣 400 億元的虧損後,終於在 2025 年上半年連兩季獲利之後正式轉虧爲盈;他透露,美國工人雖不如臺灣耐操耐勞,但臺積電用了其它方式努力,例如與周邊大學合作教育人才,讓參加者快速上手上線;且聘用了美國退伍軍人,這些退伍軍人本就有愛國精神,較願意付出,且多有技術專長,也彌補了相關人力,終於讓美國廠翻身;這點也值得臺灣注意。

但不少網友也在明居正受訪影片下方表達不同看法。有人表示「美國工程師不是沒有工匠精神,更重要的是有真正的科學研究精神,才能大量創新新技術,而且追求最佳化,遠比亞洲這種手藝式的工匠精神要了不起多了」、「設計和製造量產是兩種概念,如果美國可以大量製造高階晶片,也就不需要臺積電了不是嗎?」、「兩者工匠精神不同,美國以科學研究與創新領域的工匠精神,臺灣屬於後者製造與量產的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