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突對中國大陸加徵100%關稅 翁履中爆玄機
美國總統川普喊出加徵100%關稅反擊,但他也強調「川習會」未取消,仍會到場看發生什麼事。(美聯社)
美國總統川普因大陸宣佈實施稀土出口管制,在當地時間10日宣佈,從11月起對大陸商品加徵100%關稅,並對關鍵軟體實施出口管制,甚至喊出取消10月底舉辦的「川習會」。但之後他澄清尚未取消,「不知道我們是否會舉行(會晤),不過,我無論如何都會到場」。旅美教授翁履中表示,川普這次的動作表面上強硬,宣佈對中國大陸加徵100%關稅,但把時間刻意設定在11月1日,這不是衝動,而是計算;川普既要展現強硬姿態,也要爲自己保留翻盤的餘地。
翁履中11日在臉書貼文表示,這場戲,是一場「談也談、不談也談」的多轉折戲碼。事情發展至今,美中之間的互動速度之快,確實讓人眼花撩亂。今天宣佈徵稅,明天可能喊話和解;今天股市暴跌,明天又可能因爲一句「進展順利」而反彈。雙方想不想談?答案是想,但沒有那麼想。因爲誰都不願先讓步,誰都在等對方先出錯。
翁履中接着指出,川普這次動作表面上強硬,宣佈對中國大陸加徵100%關稅,但時間刻意設定在未來的11月1日,這不是衝動,而是計算。他既要展現強硬姿態,也要爲自己保留翻盤的餘地。而北京的反應同樣精準,稀土出口限制的時間設在12月,既能釋放警告,又不會立刻引爆全球經濟危機。換句話說,兩邊都還在「試探」,都在演一場控制節奏的對抗戲。
翁履中更點出,更值得注意的是,這樣的政治劇情,在川普時代都不能忽視「市場操作」的成分。過去幾個月,美中關係的每一次戲劇性轉折,都牽動華爾街的巨幅震盪。當川普放話制裁,市場下跌;當他轉口氣說「關係改善」,股市又隨即飆漲。這樣的波動,某種程度上也成了「川普模式」的一部分,至於哪些人獲利,答案其實很不難想像。
翁履中表示,當下的美中競爭,以目前的兩強互動來看,美國不再擁有絕對主導權,中國大陸也不主動挑戰霸權,全球體系朝向兩強「平起平坐」的共存和共管世界前進。對臺灣而言,這樣的發展是一個必須提前準備的挑戰,當美國不再有絕對優勢,而是與中國大陸穩定共存後,美國乃至國際社會對臺灣的議題支持度恐自然下降。到那時,美國不僅可能修正「協防颱灣」的說法,甚至在許多敏感議題上,也會更加猶豫是否要替臺灣發聲。但這並不代表臺灣應該悲觀。反而是臺灣必須展現主體性與戰略智慧的時刻。
翁履中認爲,面對快速變化的國際格局,臺灣要追求兩岸和平的未來,必須建立起能拿得出手、足以讓北京願意對話的利基。這需要長遠思考與務實規劃,而非一味依賴外部支持。繼續陷在內耗與政治對立中,只會讓臺灣在失去靠山之後,變得更加被動,甚至錯失所有主動塑造局勢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