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失望藏不住! 專家剖析肢體語言「會談前後超反差」

▲2人見面時都露出真誠笑容,隨後川普多次輕拍普丁的手,展現出主導權。(圖/路透)

記者吳美依/綜合報導

美俄領袖會談15日在阿拉斯加落幕,2人不僅未能達成協議,川普態度更是180度大轉變,從長期呼籲的立即停火,轉而支持直接達成和平協議。一名肢體語言專家指出,會面初期雙方均露出「真誠笑容」,但在會後記者會上,川普失望的情緒溢於言表。

肢體語言專家暨心理學家科列特博士(Dr Peter Collett)接受《天空新聞》採訪時指出,儘管這個場合相當嚴肅,川普與普丁見面時都露出真誠笑容,這個表情牽動了眼睛周圍的肌肉,非常自然且持久。此外,普丁率先伸手顯示「熱情、喜悅和承諾」,但在握手期間,川普5度伸出另一隻手「輕拍普丁的手」,這是一種地位提醒,「告訴普丁誰纔是主導者。」

2人在走動時,川普也把手放在普丁背後,像是在引導對方,「看似表達禮貌,實際上卻是主導的表現,因爲這是掌權、更高階的人在發號施令。」

▲普丁透過「男性開腿」坐姿,展現出更強大的自信與主導權。(圖/路透)

等到2人在鏡頭前坐下,普丁透過「男性開腿」(manspread)展現優勢,「高度支配性的男性,傾向將大腿大幅分開……普丁的跨坐角度明顯比川普更寬,展現出更強的主導性。」此外,儘管普丁身高較矮,卻挺直腰桿、展現自信,川普反而顯得蜷縮內向,可能代表「很多心煩的事情正在困擾着他。」

會後記者會上,川普避免與普丁眼神接觸,試圖展現「視覺主導權」,這是一種高地位者維護權力的方式,但也可能是消除負面刺激的防禦機制。與此同時,川普多次抿脣展現「自制姿態」,時而嘴角下垂、下巴緊繃也暴露出脆弱,「川普充滿希望,但卻什麼也沒得到。」

▲會後川普多次抿嘴、嘴角下垂,被解讀爲失望。(圖/路透)

另據BBC報導,川普會後態度「髮夾彎」,放棄立刻停火的要求,轉而支持達成和平協議,讓烏克蘭與歐洲盟友深感震驚。

他在真相社羣(Truth Social)發文宣稱,「大家都認爲,結束烏俄之間這場可怕戰爭的最佳方式,就是直接達成和平協議」,並指出停火「往往無法持續下去。」這番言論明顯悖離烏克蘭與其歐洲支持者一直以來堅持的要求,那就是首先必須無條件停火。

更重要的是,這也讓普丁在戰場上爭取了更多時間。英國皇家聯合研究所(RUSI)軍事科學主任薩維爾(Matthew Savill)分析,「如果普丁的軍事目標是避免俄羅斯在烏克蘭的行動立刻受限,那他顯然已經成功了。」

據報導,俄方要求烏軍從目前未被俄軍控制的頓巴斯(Donbas)東部地區撤軍,換取俄方願意凍結紮波羅熱(Zaporizhzhia)和赫爾鬆(Kherson)的戰線。

▲「雙普會」未能達成協議,川普的態度轉向也讓歐洲盟友震驚。(圖/路透)

歐洲改革中心(CER)副主任、前英國外交官邦德(Ian Bond)批評,俄羅斯的領土要求是不可能接受的條件,「如果川普認爲澤倫斯基會同意放棄頓內茨克州(Donetsk)的堡壘城市,只爲了讓普丁停止對他發動戰爭,那他真是瘋了。」

隨後,川普也致電澤倫斯基,通話長達1小時。澤倫斯基形容對話「冗長且實質」,並確認將於18日訪問華府,「殺戮必須儘快停止,無論是戰場上、天空中,還是針對我們港口基礎設施的攻擊,都必須停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