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體語言最藏不住!「4個行爲」判定對方是否說謊

▲觀察對方的肢體語言和行爲變化幫助判定。(圖/Unsplash)

記者曾怡嘉/臺北報導

判斷一個人是否說謊並不容易,因爲並沒有百分之百準確的方法,但若能觀察細節與行爲變化,往往能找到蛛絲馬跡,以下幾個行爲請留意。

#肢體語言是關鍵訊號

說謊的人常會出現不自然的小動作,例如不停觸摸鼻子、撫摸頭髮或交叉雙手,這些都是因爲內心緊張,身體在無意識中表現出防禦或安撫的反應。另外,眼神也是一大觀察點,雖然「說謊一定不敢直視對方」是刻板印象,但有些人反而會刻意過度對視,想要掩飾心虛,因此眼神閃爍或過度凝視都可能是徵兆。

#說謊的人常過與不及

說謊時容易在敘述時過於簡略,或反過來提供過多無關細節,試圖讓話語顯得更可信。當你追問細節時,他可能前後矛盾,或者需要花較長時間思考纔回答,這是因爲在編造而非回憶。聲音語調也是一個提示,說謊時聲音可能變高、說話速度變快或變慢。

#表情不一致

真實的情緒往往自然流露,而說謊者的表情可能稍縱即逝、不符合語境,例如嘴角微笑但眼神緊繃。這些「微表情」通常只持續零點幾秒,但敏銳的人可以察覺到。

#讓人感覺怪怪的

若你覺得對方的話語聽起來「怪怪的」、不符合平常的表達風格,這種直覺往往來自潛意識對細微異常的捕捉。當然,要判斷說謊不能僅靠單一徵兆,而是綜合語言、肢體和情緒的整體表現,才能比較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