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槓川普「成立新政黨」 專家剖析6大致命挑戰
▲馬斯克宣佈成立美國黨 。(圖/路透)
記者吳美依/綜合報導
全球首富馬斯克與美國總統川普決裂後,宣佈成立「美國黨」代表80%的中間選民,並且劍指2026年期中選舉。但專家分析指出,這項政治豪賭將面臨制度、歷史、策略、選民分歧、盟友招募、個人性格等6大嚴峻挑戰。
選舉制度與投票規定
喬治城大學政治學教授諾埃爾(Hans Noel)指出,美國的「勝者全拿」選舉制度對第三勢力極不友善,「你必須完全獲勝纔能有所收穫,不像其他民主國家可以從小黨起步,先拿到20%或30%選票,然後逐步擴大影響力。」
此外,如果美國黨要在各州推出聯邦職位候選人,甚至是第三勢力的總統候選人,都必須遵守各州不同的參選資格規範。
歷史阻礙
1968年美國獨立黨候選人華勒斯(George Wallace)贏得南方5州選舉人票後,再無第三勢力總統候選人成功突破兩黨壟斷的局面。
1992年億萬富豪裴洛(Ross Perot)雖獲得近19%普選票,但未能拿下任何一州。2000年綠黨納德(Ralph Nader)的2.7%得票率,反而被認爲間接影響了佛州計票結果,讓小布希最終勝選。
▼馬斯克與川普似乎正式決裂。(圖/路透)
競選策略與目標席次
杜克大學桑福德公共政策學院教授麥科考(Mac McCorkle)認爲,美國黨候選人不會真正勝選,但可能扮演「攪局者」、「干擾者」的角色,破壞共和黨佈局,在北卡州等戰場州搶奪足夠選票,影響選情。他預測,期中選舉時MAGA支持者可能流失,爲美國黨創造機會。
潛在支持者的內部分歧
選民凝聚力也存在問題。馬斯克聲稱要吸引的80%中間選民,在諾埃爾看來並不具備組成政黨的足夠凝聚力,「民衆對現有政黨感到失望與不滿,但也對這些政黨懷有感情……他究竟想要吸引哪些人?所謂的80%根本沒有明確定義。」
▼馬斯克的性格也被認爲是一大痛點。(圖/路透)
爭取政治盟友
政治盟友的招募同樣困難。馬斯克與川普撕破臉後,在共和黨內的影響力明顯減弱。
諾埃爾指出,儘管馬斯克財力雄厚,但新政黨需要一批格外忠誠的支持者投入,即使初期選戰失利,也要努力不懈繼續奮戰,「這可不是花錢就能買到的。」
馬斯克的性格
最關鍵的挑戰可能來自馬斯克本人的性格。這位以打破常規、設定崇高目標聞名的億萬富豪,是否有耐心面對繁瑣的候選人資格審查程序,以及可能的選舉失敗?
麥科考直言,「我不確定他有那樣的耐心。我無法想像馬斯克會用餘生去嘗試創建新政黨。我認爲這一切都源於他與川普的個人恩怨,以及試圖摧毀川普政治遺產的企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