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親商政策為美經濟與美股創造巨大長線優勢與潛力

摩根士丹利證券認爲需觀察具體政策細節,包含川普政府給予企業多少時間移轉生產回美國、實務上是否可行,預期企業短期內可能會傾向購買在美國已有製造廠房的企業爭取豁免,長期則需建立多元世界(multipolar)、在地消費在地生產的供應鏈。彭博經濟研究也認爲政策細節尚待釐清,包含100%關稅是否僅針對進口晶片或適用所有含半導體的產品,儘管美國製造的半導體或晶片可取得豁免,但仍需關注終端需求的潛在衝擊,看好專注發展AI且以企業客戶爲主的半導體公司如輝達較具備韌性,類比及消費性電子半導體商承壓較重。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表示,《大而美法案》整體法案的影響,雖長期下美國債務規模可能持續攀升,但法案亦有助推動長期經濟成長,債務佔GDP比重不一定會上升,美國財政部長Scott Bessent、白宮副幕僚長Stephen Miller以及部分矽谷大老認爲,未來美國很可能複製1990年代的情境,當時美國債務雖持續攀升,然因網路革命帶來的榮景讓經濟成長率高於債務成長率,最終債務佔GDP比重不增反減,對照現今,在AI革命之下,加上川普減稅與投資獎勵措施有望大規模推進AI趨勢,未來美國可望再次出現生產力推動的經濟成長,債務佔GDP比重將可控,就個別產業看,預計半導體/機械/製造業等資本密集或高資本支出產業、國防/邊境安全、傳統能源、小型股將是主要受惠者,但乾淨能源將是主要受害者。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指出,在川普政府積極推動親商政策下,對於嗅覺敏銳的企業(特別是製造商或出口商)而言將非常有利,首先,《大而美法案》減稅項目有望在秋季開始發酵並支撐消費支出,第二,《大而美法案》的投資獎勵也會刺激企業加碼投資美國,搭配「放鬆監管」措施,將加速企業赴美投資的審覈流程,讓企業能更快回收投資成本,第三,川普政府陸續與多國談定貿易協議,其中包含美國商品出口至日本、韓國、歐洲、部分東南亞國家免關稅,這使美國企業具備獨特優勢,若再加上第四點的弱勢美元,將進一步提高美國商品出口競爭力,事實上,美國總川普近日便提及強勢美元雖好聽,但較弱的貨幣更有利美國製造商、出口商,故更可能希望看到美元貶值,綜合上述四點,再加上聯準會有望重新開啓降息週期以及美國仍是AI領頭羊,包含Grok 4、Gemini 2.5 pro、GPT-5等領先AI模型均在人類最後測驗(HLE)、ARC-AGI-2中展現出堅強實力,通用AI (AGI)的雛型正逐漸浮現,也讓科學界愈來愈期待未來兩年的AI發展並幫助推升生產力,長線來看,持續看好美國經濟與美股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