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美國優先 臺找得到新立足地嗎

美國總統川普再度登上國會聯席會議講臺,發表他第二任期內的首次演說,再次讓美國人民與全球盟友見識到川普式「鬧劇外交」與「假象經濟」的本質。密西根州聯邦參議員艾莉莎史羅金代表民主黨作出的迴應,毫不留情戳破川普虛張聲勢的政策泡沫,並以已故前總統雷根作爲對照,點出臺灣乃至全球關注的核心問題:美國,這個曾經自豪地站在自由世界領導地位的國家,如今正走向何方?

史羅金直言:「在上週發生於橢圓辦公室的鬧劇後,雷根必定死不瞑目。」一語道破川普問題核心:他不僅背離共和黨傳統價值,更背叛了美國作爲世界民主燈塔的角色。

冷戰時期,雷根強調「和平靠實力」,這並非單純的軍事擴張,而是透過穩健的同盟關係與可信賴的外交承諾來達成。但如今川普治下的美國,對盟友翻臉如翻書,將國際承諾視爲談判籌碼,一旦對自身不利,便毫不猶豫地推翻既有承諾。這種短視近利的行爲,不僅讓盟友失去信任,也讓美國的戰略威信跌至谷底。

然而,比起外交政策的荒腔走板,川普在經濟議題上的雙面手法,更值得臺灣與全球民主國家深思。史羅金在迴應中點出川普經濟政策的核心本質:假繁榮、真掏空,直指川普透過大規模減稅,將財富重新分配到本已富可敵國的企業巨頭與科技寡頭手中,基層民衆卻要承擔生活成本節節上升的代價,食品雜貨、房價、醫療保險,無一不受到通膨與政策不確定性的衝擊。

更甚者,川普挑起對加拿大、歐盟的關稅戰,表面上打着「美國優先」的旗號,實際上卻是在提高本國製造業成本,讓美國企業在全球供應鏈中進退失據。這種惡性循環的經濟結構,不僅重創美國中產階級的消費信心,也讓製造業迴流的口號淪爲空談。

最令人不安的,是川普政府與科技寡頭間日益緊密的利益交換。史羅金批評川普授權馬斯克全面介入政府效率改革,名義上是削減浪費,實際上卻是讓馬斯克與他的年輕工程師團隊,得以接觸全美公務體系的核心數據,甚至包括納稅人的個資與健康紀錄。史羅金質疑:「當馬斯克的私人伺服器裡,儲存着全美人民的財務、醫療與生活資訊,我們的隱私還剩多少?」

這場以效率爲名的數位集權實驗,不僅挑戰美國傳統文官體制,也讓政府治理淪爲科技巨頭的實驗場。當公務人員的去留、政策方向的決策,全都取決於一個科技寡頭的算法分析,民主制度的透明與問責基礎將蕩然無存。

史羅金的迴應不只是民主黨對川普的例行反擊,而是美國體制內部對川普「鬧劇式治理風格」的全面警告。當川普把國家治理當作真人秀、把外交關係當作生意談判、把經濟政策當作選舉籌碼,美國正逐步失去全球民主陣營領袖的道德正當性與制度優勢。臺灣作爲長期倚賴美國支持的民主夥伴,更應從川普模式中汲取教訓,認清短期民粹與長期國家利益間的巨大落差。

美國曾是全球自由價值的象徵,如今卻因爲川普的任性與狂妄,讓這面旗幟佈滿裂痕。當世界重新選擇信仰與價值立場時,美國還有多少信用可供揮霍?臺灣,又是否準備好在美國失衡的世界秩序中,尋找新的立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