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優先 川普挺俄 烏恐淪殘存國家
23日,人們在加拿大蒙特婁參加紀念俄羅斯入侵烏克蘭3週年的集會。(美聯社)
俄烏戰爭於24日屆滿3週年,而美國總統川普重返白宮僅月餘,他的「美國優先」路線卻不斷模糊傳統盟友與敵手界限,對烏克蘭及對俄羅斯的談判姿態就大相逕庭,把美烏關係搞得天翻地覆,也讓世局籠罩不確定性。
2022年12月,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訪華府,赴美國國會發表演說。澤氏援引二戰末期美軍力抗納粹德國的「阿登戰役」,稱烏克蘭會堅持到底,永不投降。他並呼籲美國持續給予援助,「你們的錢不是慈善,這是對全球安全與民主的投資。」
可如今,川普一心一意想與俄羅斯總統普丁修好,當年在華府受到英雄式歡迎的澤倫斯基,卻成了川普口中的「獨裁者」,甚至是烏戰始作俑者。川普還欲逼澤氏籤稀土礦權協議,並喊出5000億美元這一數額,稱要拿到過去援烏抗俄的回報(payback)。
美俄18日在利雅德舉行會談,同意着手迅速解決烏克蘭危機。但不僅澤倫斯基被排除在美俄談判之外,歐盟亦不得其門而入。川普立場大轉變,已衝擊到二戰後的世界秩序,給歐洲帶來新挑戰,也引發亞洲盟友不安。
川普及其盟友認爲,保衛歐洲的成本太高,歐洲應爲自身防衛付出更多。在這種觀點看來,一旦美俄和解,美國便可從歐洲地區撤出更多軍隊,或者將國家安全資源轉向應付中國。川普不惜爲此犧牲烏克蘭的利益。
美國國際政治大師、芝加哥大學政治學教授米爾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曾預言,烏克蘭很難撐過2025年。他認爲,俄烏戰爭會轉變成「凍結衝突」,而烏克蘭將成爲一個功能失調、丟失大片領土的「殘存國家」(rump state)。
美歐因應烏克蘭戰後局勢的構想,尚未具體成形。美國財長貝森特23日在英國《金融時報》投書,提到稀土礦權協議說,烏克蘭透過自然資源、基礎設施等方面獲得的收益,將挹注到一個基金,並「用於烏克蘭的長期重建和發展,而美國對未來投資將擁有經濟及管理權利。」
烏克蘭指,7成關鍵性資源蘊藏於烏東俄羅斯佔領區,澤倫斯基堅持美方須承諾提供安全保障,卻始終沒有下文。英法等歐洲多國考慮爲戰後烏克蘭組建「保障部隊」,但規畫兵力僅近3萬人,並有賴於美軍戰機「空中掩護」。法國總統馬克宏與英國首相施凱爾將分別於24日、27日造訪白宮,料與川普談及相關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