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貿易戰恐吞敗! 諾貝爾得主點名「4大敗筆」:拿小刀對槍戰

▲川普大舉對中國出口產品加徵關稅。(圖/路透)

記者張方瑀/綜合報導

面對美國總統川普大舉對中國出口產品加徵關稅的政策,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Paul Krugman)再次撰文痛批,川普將輸掉這場貿易戰,「他的團隊既搞不清楚自己在做什麼,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麼。」

克魯曼撰文指出,面對川普(Donald Trump)大舉對中國出口產品加徵關稅,中國政府隨即宣佈暫停出口稀土金屬與磁鐵,而這些原料都是許多現代產業與軍事領域的關鍵材料。

另一方面,美國與歐盟之間的貿易談判看起來也沒有什麼進展,歐盟最高貿易官員塞夫柯維奇(Maros Sefcovic)甚至搞不清楚美方的目的到底是什麼,「換句話說,中國非常清楚貿易與貿易戰的本質,而川普政府則是既不懂這些,又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麼。」

克魯曼表示,川普及其幕僚的最大問題在於「錯解貿易本質」,一味着眼出口,卻忽略進口才是國際貿易真正帶來的好處。他強調,就像個人工作是爲了換取商品與服務,國家也是爲了能夠取得外國資源而從事貿易,出口只是手段,進口才是目的。

▲克魯曼批評,川普及其幕僚的最大問題在於「錯解貿易本質」。(圖/路透)

正因如此,許多嚴謹的分析都指出,在川普挑起的中美貿易戰中,中國反而佔了上風。

克魯曼強調,中國可以相對容易地從其他國家購買這些農產品,例如改向巴西購買大豆,取代美國供應,「反觀美國,很難替代從中國進口的衆多商品,更重要的是,我們從中國進口的很多商品並不是消費品,而是製造業所需的關鍵零件。」

克魯曼引述《華爾街日報》的一篇報導批評,美國打算透過貿易談判孤立中國,表面看似有具體戰略,但這樣的說法經不起檢驗,因爲川普政府根本缺乏政策統一性與執行力,主要原因有4點。

1.內鬥取代政策運作川普政府缺乏正式決策機制,官員如貝森特(Scott Bessent)、納瓦洛(Peter Navarro)等常自行放話試圖主導政策,卻常被其他高層或川普本人否定,顯示內部混亂,所謂戰略只是權力角力下的放話操作。

2.國際信譽已崩潰川普政府多次毀約、擅改關稅,導致美國在國際間失去信用。即使釋出合作訊號,各國也難以相信美方能信守承諾,談判基礎不復存在。

3.盟友不願自損供應鏈即使川普承諾不再加稅,歐洲等國也不願爲對抗中國而破壞自身供應鏈,且擔心未來再遭川普報復,缺乏誘因參與。

4.美國拿小刀對抗中國的火力全開美國限制中國出口看似強硬,實則自身更仰賴中國製造業。中國可補貼產業、刺激內需,美國反而面臨供應鏈斷裂的風險,形同自斷經濟動脈。

克魯曼最後指出,美國現在最大的問題不是中國,而是本身陷入民主倒退、法治崩壞,使其在國際間愈發孤立。

他警告,當一個政府無視法治、甚至自詡有權任意逮捕人民時,世界各國將不再信任或願意與之結盟,「輸掉GDP是重大損失,但若連靈魂也一起丟了,那纔是真正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