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就職百日」對中關稅戰陷僵局 經濟互賴成博弈雙刃劍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就職百日演說。(圖/路透)

●高佩珊/中央警察大學國境警察學系暨研究所繫主任兼所長

川普本週將邁向就職百日慶祝,各項民調卻顯示川普支持率創新低,未來施政方向撲朔迷離,國際經濟局勢陰影籠罩。自今年一月川普重返白宮後,美中貿易戰全面升級至關稅戰,美中雙方不但未能就關稅問題重啓協商,雙方你來我往持續針鋒相對的關稅加碼,讓彼此關係陷入更加難解的僵局。由於過去經濟相互賴的複雜性與雙方政治經濟制度性的差異,如何突破僵局有賴雙方領導人智慧。

經貿數據揭示 密不可分但高度敏感與脆弱的互賴關係

2024年美中雙邊貿易總額高達5,830億美元,但美國對中國貿易逆差達2,950億美元,儘管近幾年有下降趨勢,中國仍爲美國最大貿易逆差來源國。

雙方不僅在商品貿易上互賴,在投資與債務結構上亦相互交織。中國現爲美國公債僅次於日本的第二大債權國。美國若持續對中國加徵關稅,雖會嚴重衝擊自中國進口的中間財與消費品,但也同時拉高美國內部生產成本與通膨壓力,正是這種不滿情緒重創川普民調。

但中國做爲出口導向型經濟體,過去依賴美國市場;2023年中國對美出口佔其整體出口比例約16%。關稅壓力若升高,勢必影響中國製造業與就業市場,不利經濟發展。正是雙方這種經濟相互依賴的脆弱性與敏感性,成爲關稅大戰中美中兩國必須先審慎衡量自身擁有的談判籌碼。

也就是說在這場關稅博弈中,誰比較敏感?誰比較脆弱?較不脆弱與敏感的一方自然擁有較多談判籌碼。當雙方經濟高度互賴,如果無法掌握替代方案,便會持續受制於對方施加的壓力。

民意與市場壓力 雙重束縛

另外,在民主政治體制下,身爲美國總統的川普必須迴應民意的反彈與金融市場對關稅政策的即時反應與表現。4月2日川普宣稱的解放日,全球股市重挫,逼迫川普只能宣佈對多國暫緩加徵關稅,但仍堅持對中國極限施壓,顯示美方在內部壓力與對外強硬之間的政策張力。

反觀中國,透過民族主義與政策連貫性維繫國內支持,所以在面對美方壓力時,能採取長期抗衡而非短期妥協的策略。

這場關稅大戰困難處在於,正是因爲雙方經濟互賴的高度交錯,但又視彼此爲戰略競爭對手,使得任何談判都揹負着「讓步即示弱」的政治風險。

若缺乏對相互依賴本質的重新理解與談判結果的重新理解,美中博弈恐將持續停擺,同時加速全球經濟碎片化與重組化的趨勢。

▼這場關稅大戰困難處在於,正是因爲雙方經濟互賴的高度交錯,但又視彼此爲戰略競爭對手。(圖/路透)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本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