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關稅戰 臺韓、美企同遭殃
川普發動關稅戰,臺灣被課以20%關稅,蘋果、輝達等企業就必須爲使用臺積電製造的先進晶片,支付高額進口稅,恐面臨更高供應鏈成本。圖爲臺積電法說會。(本報資料照片)
美國總統川普再啓貿易戰,聲稱目的是爲了把製造業帶回國內、縮小貿易逆差,併爲在全球競爭的美國企業,創造一個更公平的競爭環境。不過,此舉卻引發全球供應鏈動盪。過去爲避開對中關稅,許多美企將產線轉至印度、越南與泰國,如今也遭殃。臺灣與韓國股市雙雙下挫,蘋果、輝達(Nvidia)等企業恐面臨更高供應鏈成本。
BBC報導,美企對川普的關稅戰並不陌生,在川普1.0對中國輸美商品加徵關稅時,各大企業曾爭相降低對中國市場的依賴,許多公司將產能轉移至越南、泰國和印度以避開高額關稅。但這輪新關稅清單,卻未放過任何經濟體及友岸外包國家,股市也隨即遭到拋售,臺灣與韓國基準指數1日收跌,這兩地正是亞洲龐大電子產品生產鏈的核心。
雖然細節仍不明朗,但從蘋果到輝達等美企,未來很可能得爲其供應鏈支付更高成本,這些企業仰賴亞洲多國供應關鍵零組件,並在當地組裝產品。現在,他們得自掏腰包,爲iPhone、晶片、電池與其他支撐現代生活的無數微型零件負擔成本。
對於依靠出口與外資繁榮起來的亞洲經濟體而言,這無疑是壞消息,無論是日本汽車、韓國電子產品還是臺灣晶片。對於半導體等高端製造業而言,處境更爲嚴峻。全球超過一半的晶片,特別是先進製程晶片,都來自臺灣,而臺灣如今也被課以20%關稅。
晶片不僅是臺灣經濟的命脈,也對美國維持對中國的科技優勢至關重要。如今,這筆關稅也將轉嫁至美企,例如輝達,就必須爲使用臺積電製造的先進晶片,支付高額進口稅,才能搭載在其AI產品上。
川普關稅最大的犧牲者,或許是亞洲電商巨頭、依賴中國賣家與平臺的美國企業。川普本週意外廢除「最低免稅額」規則,原本800美元以下包裹可免關稅的優惠戛然而止。他5月時先對中港包裹取消此待遇,重創希音(Shein)、拼多多旗下「Temu」等依靠西方市場崛起的中國零售商。如今eBay、Etsy等美國平臺也失去免稅資格,美國消費者將面臨更貴的二手商品、古董與手工製品。
川普宣稱這些關稅是爲美國人而戰,但在深度全球化的今天,美企與消費者恐將同受其害。在如此巨大不確定性下,真正贏家究竟是誰?BBC認爲,答案仍撲朔迷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