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關稅戰背後 一場不只是經濟的貿易衝突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文.劉光瑩】
美國總統川普的對等關稅價目表,對臺灣的稅率高達32%,令許多人驚訝的是,即使臺積電上月已宣佈對美國高達1600億美元的投資,臺灣得到的關稅卻仍高於日韓。
意外高關稅背後,對等、招商與再工業化
這輪關稅的真正目的爲何?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近期談話揭示,目的不只是平衡貿易赤字,更要強化美國本土經濟與重建產業基礎。
在談到貿易公平時,盧特尼克毫不掩飾地批評外國市場對美國商品的不平等對待:「歐盟不接受美國的雞肉,也不接受美國的龍蝦。他們討厭我們的牛肉,因爲我們的牛肉是優質的。」
盧特尼克指出,川普政府透過關稅施壓,已成功引導來自沙烏地阿拉伯、蘋果(Apple)、現代汽車(Hyundai)等企業與國家的投資承諾,總金額已超過4兆美元。「這些投資就是證據,證明我們的策略奏效,讓資金與工作機會迴流美國,」他說。
美國商務部長:不惜經濟衰退也要做
從此次對等關稅率,可以看出川普目標是圍堵中國,關鍵戰場在東南亞國家。大多都是中國製造業近年大舉出逃後的主要投資地。
越南被針對,原因明顯。因爲越南對美國的貿易順差金額位居第4,僅次於中國、墨西哥和歐盟。「『洗產地』的確是美國很在意的議題,」中經院東協研究中心主任徐遵慈指出,「這幾年跟美方交流,他們的確多次表示大量中資企業到越南洗產地,他們很關切。」
根據亞洲開發銀行2022年數據,進口零件約佔越南電子產品出口價值的八成,而這正是美國從越南進口的主要產品。
根據麥肯錫去年9月報告,中國企業正加速將製造基地外移至東協各國,2023年中國對東協製造業的投資金額達240億美元,是前一年的十倍以上。
戰備經濟啓動:從晶片到軍艦,美國要「Make Again」
身處基礎建設產業,環球水泥營運長侯智元長期關注全球戰略物資動向。他認爲,川普此舉其實是爲「戰備經濟」鋪路。
2023年,中國製造的商船總噸位佔全球一半以上,美國僅貢獻0.1%。
此外,美國海軍估計,中國造艦能力已達到美國的232倍,預計2030年將擁有440艘艦艇,比美國多出五成。
除了基礎工業,汽車與半導體也列入戰略範疇。此次對汽車與零組件加徵25%關稅,就是因爲汽車製造與軍備能力緊密相關。而晶片方面,目前美國僅佔全球產能約12%,遠低於臺灣與南韓,也讓美國有強化本土半導體供應鏈的迫切性。
香港大學教授陳志武年初在天下經濟論壇上指出:「中國正走向戰備驅動型經濟」,他觀察到,2018至2023年間,上證指數下跌9%,但與軍工、戰備物資相關的「軍工指數」卻累計上漲41%。
「從汽車、機械到石化,現在全球最強的製造業 solution 都是中國的,」侯智元說,「小米、華爲都可以造出車,但蘋果卻做不出來。他們(美國)要追上。」
多邊轉單爲雙邊談判,川普策略奏效
用關稅逼大家單獨來跟美國談判,這招已經開始奏效。徐遵慈指出,越南過去幾個月已宣佈調降多項美國產品的進口關稅,包括液化天然氣從5%降至2%,汽車從原本的45-64%降至32%,乙醇也從10%降至5%。
此外,越南政府也承諾積極與美國合作,加強產地查覈、監控中資透過越南洗產地。
泰國政府也已表示「隨時準備與美方展開談判」。因此徐遵慈預期,美國對東南亞諸國的高額關稅,很可能並非最終版本,而是川普談判桌上的籌碼。
【延伸閱讀】
川普「關稅90天豁免」決策內幕:讓川普點頭的神秘操盤手是他
馬斯克公開嗆「白癡」,世界首富與川普正式決裂?
美國價值20%免關稅?川普開的黃金通道規則怎麼玩?四大會計事務所都建議這招
心理學家:容易導致離婚的一種常見心態
教養專家示警:把孩子養成巨嬰的4大錯誤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天下雜誌》網站。
※本文由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