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關稅美國也受傷 本土投顧示警「摩擦性滯脹」蔓延中
▲美國總統川普關稅談判持續影響臺股。(圖/記者李毓康攝)
記者陳瑩欣/臺北報導
川普2.0上任後重啓大規模關稅並嚴管移民,供給面瓶頸加劇,高利率環境下需求更易受抑,令總體經濟承壓。本土投顧最新報告示警,美國正出現由關稅與移民政策疊加引發的「摩擦性停滯性通膨」,經濟增速放緩但通膨壓力不減。
報告指出,川普政策對供給端造成兩大沖擊,包括關稅政策降低經濟效率與嚴厲移民政策縮減勞動供給。關稅雖透過減稅、補貼回饋民間,短期刺激名義收入,但廠商成本轉嫁推升物價,削弱消費者實質購買力,更因政策反覆與國際局勢不穩,讓企業難以預期貿易成本,不得不延後或縮減訂單。
移民方面,川普收緊邊境執法與移民管制,使美國移民流入量創歷史性驟降,低技能勞動力供應減少,營建、服務等勞動密集行業出現用工荒,推升工資與物價。美聯儲研究估算,趨嚴的移民執法恐令2025年通膨率額外提高約0.2個百分點。
投顧提醒,在此背景下,股市風險回報偏低、債市避險效果有限,市場波動恐加劇。不過,AI科技驅動的雲端、半導體、資料中心及AI服務等產業仍具強勁結構性成長動能,即使在總體逆風中,相關成長股仍可能跑贏大盤,投資人應兼顧防禦與成長佈局,把握AI趨勢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