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關稅衝擊!央行祭四大穩匯機制 喊「大家要有信心」
中央銀行。(資料照)
對於川普對等關稅衝擊,央行外匯局長蔡烱民7日喊話,央行一直以來有四大穩匯機制,過去央行對於立院報告都有提到,首先是建立場內外監理機制,央行每日對資金進出每日都有掌握;其次是在市場供需失衡、臺幣波動較大,央行都會進場調節:第三是央行「種籽基金」,備妥充沛外幣流動性;最後是提供國內金融市場新臺幣及外幣資金流動性。
央行指出,我國對外貿易長期呈現順差,國際收支健全,且外債極低;今年3月底我國外匯存底有5,780.22億美元,外幣流動性更高達6,942億美元(去年12月底);且央行穩定匯率機制,因此有足夠能力因應外匯市場的波動。
蔡烱民強調,「大家要有信心」,從7日匯市變動就可以看出來,央行採取彈性貨幣政策,匯市管理措施都有穩定市場,大家不用擔心,央行有足夠信心穩匯,而長期以來,新臺幣與其他貨幣相比都是想對穩定。
至於對等關稅措施衝擊,蔡烱民認爲,一般市場都認爲對等關稅是不合理措施,就連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也提到關稅增加超過預期,面對不合理的計算方式,我國政府持續透過管道與美方溝通,主要是我國出口產品都是美方需要,「臺美貿易是互補關稅」,後續解決問題,可能要增加自美國進口、討論關稅能否調整,以及廠商赴美投資增加,貿易結構才能改變。
而市場建議新臺幣升值因應,蔡烱民則引用數據指出,大家印象中認爲央行阻升,但其實從2010年及2016年以來,新臺幣都持續升值,自2016年至今年4月7日止,BIS編制的新臺幣一籃子貨幣指數(NEER)上漲10.39%,且2010年迄今新臺幣一籃子貨幣指數亦上漲19.4%,顯示新臺幣匯率已反映經濟基本面升值。
蔡烱民進一步表示,去年底市場預期川普當選以來,經貿政策不確定性提高,國際金融市場波動擴大;但在去年10月初至今年4月7日止,新臺幣對美元匯率貶幅仍在主要幣別居中。
蔡烱民重申,央行是讓市場機制反應,不會特意引導匯率走勢,過去溝通過程也很清楚,新臺幣過去15年都在升值,匯價一直在反映經濟基本面,央行只針對波動大失衡纔會進場,新臺幣升值時,仍然讓匯價維持升值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