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對印度開火 友誼已成過去式?
▲美國總統川普、印度總理莫迪。(圖/路透)
●翁履中/美國德州Sam Houston州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就在川普政府重新上路不到一年,美印關係已迅速走向轉折。川普在自家社羣平臺Truth Social上痛批印度大量購買俄羅斯石油、爲普丁戰爭機器提供資金,並宣佈計劃對印度出口商品徵收25%高關稅,引發印度外交部強烈迴應,稱此舉「不公平、不合理」。
印度外交部發言人指出,印度並非唯一仍與俄羅斯進行貿易的國家,歐盟與俄貿易額事實上遠高於印度。而印度選擇俄羅斯石油,是因爲歐洲吸納傳統供應來源,美方當初也曾鼓勵這樣的轉向,以穩定全球能源市場。
根據數據,2024年印度自俄羅斯進口石油已達5.5億桶,是美國對印度出口量的10倍以上,併成爲俄羅斯第一大原油買家。
在此前數月,印度與美國仍宣稱將簽訂爲期十年的國防合作協議,而川普也曾公開暗示,美印即將簽署新貿易協定。如今,不僅協議尚未落實,川普甚至轉向與印度宿敵巴基斯坦交好,自稱成功促成克什米爾地區的停火,還與巴國軍方高層私會,促進雙方能源投資。這讓一向強調「印度內政不容外人干預」的莫迪政府極爲難堪。
多位專家直言,莫迪與川普曾經公開擁抱、同場造勢的「哥兒們情誼」,如今已因貿易摩擦、克什米爾問題、俄油進口與川普對巴基斯坦的親近一點一滴瓦解。
儘管印度官方對美態度依舊剋制,仍希望挽救雙邊關係,但印度戰略社羣已普遍認爲,川普與莫迪之間的信任基礎已被動搖。
更值得注意的是,川普以社羣貼文作爲主要外交攻擊手段,再度顯示其不按牌理出牌的風格。儘管美印貿易總額高達1,290億美元,但川普執政團隊已將印度視爲背棄西方立場的案例,並藉此警告其他「全球南方」國家不要繼續與俄羅斯保持密切往來。
▼在全球矚目下,川普再次展現他一貫的「交易型總統」作風。(圖/路透)
川普展現「交易型總統」作風 對印度「一邊施加壓力、一邊拉擡對手」
在全球矚目下,川普再次展現他一貫的「交易型總統」作風。這次的對象是印度:不但威脅對其商品加徵高達25%的懲罰性關稅,還同時與印度的區域對手巴基斯坦釋出善意,並宣稱自己是印巴之間衝突的調解者與停火促成者。這種「一邊施加壓力、一邊拉擡對手」的雙重加壓操作,也算是川普式外交談判的日常。
從策略上看,川普清楚地知道,印度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美國企業近年關注的最大新興市場之一。他用懲罰性關稅來迫使印度開放市場,尤其在農產品和科技產業等領域,美方長期尋求更有利的准入條件。據報導,印度甚至願意開放部分敏感的農產品進口,但在川普眼中,這遠遠不夠。
然而,更具威脅性的,是川普主動靠攏巴基斯坦的政治訊號。從聲稱自己促成印巴停火,到與巴方軍方高層會晤、推進能源合作,這對一向堅持克什米爾問題「不容外力干涉」的印度來說,無異於紅線被踩。
在此同時,川普在國境內也可能會對印度裔的態度不再友善。值得注意的是,美國保守派選民對大量印度裔在科技、醫療與學術領域迅速崛起,早已存有戒心。
印度裔雖然過去在美國政治中扮演親共和、親市場的角色,但在川普的新右派陣營中,他們也越來越成爲「非我族類」的標靶。川普打壓印度,不只是貿易策略,也可能間接釋放對印度裔移民的冷淡訊號。
印度的迴應雖帶有憤怒語氣,但實際上仍極爲剋制。莫迪政府其實很明白,美印關係並非一時之氣所能決定。在全球高度地緣競爭的現實中,印度雖仍與俄羅斯保持能源與軍事合作,但更需要與美國維持至少表面上的戰略合作。
畢竟,印度與俄羅斯的雙邊貿易額不過700億美元出頭,而美印雙邊貿易規模早已突破1,290億美元,未來更有機會大幅成長。
過去十年,美印之間建立起的戰略合作框架,在川普任內可能面臨實質挑戰。更諷刺的是,兩位風格相似、都擅長民族主義動員與強人領導的領袖,如今卻走上了彼此防備的道路——這或許也是民粹政治的殘酷現實:贏纔是王道,朋友不是必要。
▼印度的迴應雖帶有憤怒語氣,但實際上仍極爲剋制。莫迪政府其實很明白,美印關係並非一時之氣所能決定。(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本文轉載自「Dennis 的全球政治筆記」,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