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對等關稅明掀牌!臺產品輸美課重稅? 政院人士:各種情境都有盤點

▲美國總統川普簽署對等關稅行政命令。(圖/路透)

記者陳家祥/臺北報導

爲減少貿易逆差、降低國內賦稅、製造業迴流與減低國債,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預計4月2日宣佈對全球輸美貨品徵收關稅。對此,政院人士透露,目前外界提出的各種情境都會盤點評估,在各種情況下農工產業會有怎麼樣的衝擊、該如何因應,但實際的做法仍要看公佈後的結果。

政院人士指出,川普上任後很頒佈兩項很重要的政策,一個是美國優先貿易投資,在簽署美國優先貿易政策時,川普要求所有財經部門檢視整體美國對外貿易關係,第一是要處理貿易逆差的國家,點名要檢討美加墨協定等現有貿易協定。第二,檢視一下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定。第三,維護國家安全、經濟安全,啓動23號調查,檢討美國的出口管制、外國投資審查等。

政院人士提到,這三個面向中,最重要是要處理美國的貿易逆差,課稅是解決貿易逆差的主要觀點,2月13日發佈對等貿易關稅備忘錄,當中提到應該看一下各國對美關稅有差距、不公平稅收措施等,匯率算一算,變成對等關稅。實際上,翻譯成「對等」是簡化概念,真正的意旨是公正互惠的概念。

政院人士坦言,直至今日,沒有人知道對等關稅怎麼計算,是關稅高的要降稅?美國要提高關稅低部分?個別國家有沒有不同的稅?還是個別產業有不同稅?目前仍無法知道細節。

「川普政府認爲,用關稅是最直接解決貿易逆差的手段,也可以吸引各國來進行協商談判。」政院人士指出,美國爲了解決貿易逆差,不是針對臺灣單一國家,「看美國的優先貿易政策裡面,是針對所有國家,臺灣只是因爲過去在川普第一任時有很多IT產業佈局到臺灣來,造成順差」。

政院人士表示,面對這個情勢,院長卓榮泰在去年11月就指示成立臺美工作小組,邀集相關部會就不同情境進行模擬、推估可能的影響以及因應方案,「經過這麼多個月來,政院希望能做到,政府對所有資訊都有所掌握,也會做很好的評估分析,支持產業面對這波的變局」。

面對外界推估的各種情境,有外媒推估,臺灣進口關稅調整從10%到20%、甚至28%都有可能,政院人士強調,「各種情境都會盤點、都會評估」,對農工產業可能的衝擊、政府應該提供怎麼樣的因應措施,都有準備,但仍要看4月2日公佈的情況,就手上的選項做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