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草臺班子內鬥

(圖/路透)

川普重返白宮,美國政壇再起波瀾。尚未百日,其顧問團隊已頻頻出包,政策朝令夕改,凸顯其治理核心問題:用人唯親、決策衝動、敘事掛帥。

川普的政治風格,源於其高自戀與衝動性格。他自詡反建制,拒絕智庫與程序,只信自己與圈內人。內部講忠誠,外部劃敵我,透過製造對立凝聚支持。這套近似企業式的「商人邏輯」,註定了會引發混亂與內耗。

最具代表性的,是被戲稱爲「亞馬遜內閣」的組成方式。彼得.納瓦羅的入閣經歷堪稱奇談。2016年,川普女婿庫許納在亞馬遜隨手搜尋「中國+貿易」的書籍,意外發現《中國製造之死》(Death by China)。這本內容情緒化、邏輯粗糙的書,雖在學術界被視爲邊緣論述,卻因將複雜的產業問題簡化爲「中國偷走美國工作」,成功切中川普的民粹敘事。於是,一位學術圈少有關注的加州大學教授,憑藉一本書就進入白宮核心,成爲對中強硬政策的推手。

2024年選戰打響後,納瓦羅再度被召回。然而,這次他遇上了同屬回鍋的「非典型顧問」──馬斯克。這位科技億萬富翁,早年曾短暫擔任川普的科技顧問,因立場與個性多次與主體競選幕僚發生衝突。但潛在的問題是:此兩人性格同樣強勢,都不是擅長妥協的角色,許多政治學者已開始預言:這對「政治兄弟」,終將是「一拍兩散」的結局。

時下川普內閣裡,納瓦羅主張美、中全面經濟脫鉤與高關稅政策,而馬斯克作爲全球化供應鏈的最大受益者之一,自然反對極端貿易戰。在一次對TikTok的政策討論上,納瓦羅公開指責馬斯克「對中資態度曖昧」、「科技巨頭只顧自身利益」,馬斯克則在X平臺冷嘲熱諷:「如果貿易政策這麼簡單,經濟學就不用存在了。」一個簡單粗暴,一個傲嬌理工,卻同場競演,雞同鴨講,被輿論譏爲「張飛打岳飛」。

更令人玩味的是,川普對這類內鬥往往不制止,反而樂見其成。他擅長操縱競爭,讓幕僚互相牽制,以此保持自己的權威與彈性空間。這使得川普的決策常常變成一場權力與敘事的角力秀:今天高喊禁TikTok,明天暗示「若有美資接手也許可行」;對中國咬牙切齒,轉頭又說「談判永遠是選項」。

從納瓦羅的經濟民族主義到馬斯克的科技烏托邦,再到川普本人對聚光燈的癡迷,這場政治真人秀瞬息萬變,卻缺乏方向。當政治淪爲即興表演,制度理性退場,川普這場草臺戲還能撐多久?歷史終將記錄,這不僅是鬧劇,更是時代悲劇的預演。(作者爲美國康乃爾大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