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變局-全球休克療法:餐巾紙上的關稅粗算

英國及歐洲經濟學家普遍認爲,川普的關稅「休克療法」忽略了全球經濟網絡的複雜性與相互依存。圖/美聯社

美國總統川普在4月2日公佈對世界各國祭出空前高額的普遍性關稅,加上對中國與部分亞洲國家的懲罰性關稅,瞬間在國際市場引發劇烈動盪。從歐洲的角度來看,這項政策不僅推高全球資產價格波動幅度,也使得外匯與債券市場籠罩在高度不確定性之中。英國與歐洲經濟學家發現,美國川普團隊以近乎極度草率地用令人困惑的關稅公式爲全球關稅定調,顯示其對全球產業分工的錯誤理解及對通膨風險的輕忽,因而可能造成前所未有的「自我毀滅」。

川普政府「對等關稅」機制的課徵計算方式僅僅是根據該國對美國的逆差規模,除以總進口,再乘以50%,便決定最終稅率。這種近似在吃飽飯後「餐巾紙上」隨便算算的方式,完全無視各產業之間的差異,以及不同國家或地區早已簽訂的多邊或雙邊協定。歐盟過去在與美國的協商中,雖偶有摩擦,但大體上遵守全球貿易組織(WTO)規範,雙方也曾就鋼鋁關稅、汽車關稅等議題進行過數次談判。然而,眼下這種粗糙的稅率制定邏輯,等同摧毀先前所有辛苦建立的共識。

川普將「貿易逆差」簡化成「企業虧損」,並認爲只要提高關稅便能將製造業「搬回美國」。此種狹隘思維忽略了當代供應鏈的全球化配置,也忽視歐洲與美國多層次的經貿連結。例如:歐洲汽車品牌雖在美國設廠組裝,但上游零組件多半來自其他國家,電子科技與原物料更遍及亞洲和非洲。當美國試圖以單邊關稅提升國內就業時,事實上往往同時推高了自身企業的進口成本。歐洲廠商也難免遭受衝擊,導致雙邊投資計劃更趨謹慎,甚至轉移到更友善的市場,最後美國亦難從中獲益。

歐洲在全球金融體系中扮演關鍵角色,無論是商業銀行、保險機構或主權財富基金,都對外配置大筆資金。美國突如其來的關稅跳升,使得市場對「美債與美元資產的安全性」產生質疑。過往,歐美債市與股市常呈現高度聯動關係,但現在卻因關稅引發的通膨預期與成長下行風險而明顯脫鉤。歐洲資金在短期內或會轉向黃金、日圓等避險工具,甚至迴流歐元區本地資產。然而,若美國經濟持續疲軟,也將削弱歐洲對美出口及投資收益,讓歐元區內部的經濟活力受到間接打擊。

英國及歐洲經濟學家普遍認爲,川普政府此舉已導致「雙輸局面」,終將被證明是一場代價高昂的自我傷害,而其副作用更將波及全球。川普的關稅「休克療法」充滿政治宣示的戲劇性,卻忽略了全球經濟網絡的複雜性與相互依存。歐洲多國或被迫在此情勢下尋求對等報復,或加強區域經濟聯盟、尋求他國貿易合作,並在政策層面預做因應。

然而,如果最終引發新一輪的貿易保護戰,那麼全球市場將付出更大的代價。在此之前,歐洲也只能以謹慎且務實的態度,試圖守護開放市場與自由貿易的根基,並盡力將美國掀起的保護主義漩渦所造成的損害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