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半導體關稅100%有「彈性」 最不用做的事情就是「發揚疑美論」
●文/US Taiwan Watch: 美國臺灣觀測站
美國總統川普於臺灣時間8月7日的凌晨時間(美國時間爲6日傍晚)公佈半導體關稅:100%!川普與蘋果執行長Tim Cook一同開記者會,宣佈重大關稅政策以及蘋果史上最大規模的美國本土投資計劃。川普說「我們將對晶片和半導體徵收非常高的關稅。具體來說大約100%。但好消息是如果你在美國建設,或者已經明確承諾在美國建設,就完全不用繳費。」
他特別警告「如果有公司聲稱要來美國投資、已在進行建廠,但實際上沒有動作,我們會秋後算帳。關稅是持續累積的,我們會進行查覈。如果沒有完成承諾,到時候必須補繳。」川普在這當中提到了臺灣,並且把重點放在英特爾「我們從英特爾開始推動(晶片回到美國生產)。英特爾過去被海外競爭者打敗,而且被修理得很慘,因此只能代工業務轉移到其他地方,特別是臺灣。但我認爲許多公司正在迴流,而且速度會很快。」不過Cook倒是很幫臺灣講話並且把政績做球給川普,他說「感謝川普總統的願景,以及他在第一任期內的幫助,我們率先將臺積電帶到亞利桑那州,承諾成爲他們第一個也是最大的客戶。」
川普要的是「議程設定」 營造出美國優先的目標
我們的分析:許多媒體用「震撼彈」來形容這個宣告,但其實知道川普個性與決策方式的人應該都會覺得不意外吧!而且其實現在TACO(Trump always chickens out)已是常態,目前這個100%的關心也沒有公開任何執行細節,很顯然川普要的是「議程設定」以及營造出美國優先的目標,實際會怎麼執行都還是要經過很多的談判與討論纔會有更清楚的方向。我們先前有分析過,現在有許多人已經把川普的決策模式與目標講得很清楚,就是「劇場政治」。我們必須瞭解到,川普要的就是一種大家都必須要來跟美國談,美國贏了又贏、贏翻天的形象。日前公告的「對等關稅」稅率就是一個例子,即使是已經公告的稅率,都還是隨時都會變動。臺灣這邊目前暫時拿到的稅率是20%,這還沒有談判完,很可能會跟接下來要宣告的232調查(針對半導體產業)一起談下去。
即使拿到一個稅率之後,也可能立刻改變,例如印度纔剛被加徵25%的關稅。像是日本,在拿到15%稅率之後,談判代表大臣馬上又到美國進行下一輪的談判。所以請不要再說什麼臺灣政府都不公佈談判結果,但目前就是還沒有結果呀!就算有結果、有數字,其實都絕對不會是最終版本的。從這個角度來看,現在全世界政府跟美國打交道絕對都是忙翻天。再者,我們真的不能用常理去分析川普。川普現在是把貿易當做國家權力的展現,與我們所理解的全球化、分工、追求比較利益法則下的利潤極大化並不一樣。一切事務在川普眼中都是可交易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可以拿來談判的。現在全世界各國政府都忙着要與川普打交道,但是沒有人可以直接擄獲川普的心,而且川普的政策也是高度「彈性」(也就是會一直改變的意思)。
川普現在在做的事情是要從盟友手中拿到更多的好處,而且是帳面上的金錢好處最爲直接。不是隻有臺灣,全世界各國尤其美國的盟友都忙着面對這個最新的狀況。從經濟學的基本原理來分析,關稅有很高的機率並不能夠造成製造業迴流的效果,因爲生產成本是基於許多複雜因素下的綜合考量結果。當然川普可以用棍棒與胡蘿蔔的方式來激發出更多在美國的直接投資,但要讓一個產業與生產線復興起來,並沒有這麼容易。(舉例來說,最新消息指出英特爾的最新制程18A良率只有10%,遠不及50%的生產門檻)
▼一切事務在川普眼中都是可交易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可以拿來談判的。(圖/路透社)
半導體關稅 值得注意3重點其實以半導體關稅來說,最核心的議題還是在於執行的方式。值得注意的是,第一,目前川普的政策當中並沒有執行的細節,如果所有半導體都要課稅,那其實所有的電器用品、汽車、所有需要用到晶片的東西都會大漲價。而且執行方面超級困難的,因爲每一個產品可能組裝的過程分成很多地方、零組件也很難拆開來算。第二,川普政策的各種制裁與執行其實都會有特別豁免的清單,所以到時候每個廠商與每個生產國家都需要來跟美國談判。第三,其實目前所有的先進製程晶片代工廠,幾乎全都有在美國設廠,所以目前看起來這個100%關稅似乎比較針對成熟製程的部份而非先進製程。那麼到底這個關稅會不會真的執行下去呢?除了上述很困難的執行方式考量之外,最終還是要看經濟數字。川普非常在意立即可見的數字,至於到底是1千億、2千億、3千億的投資,那根本不是重點。他要的是可以看到真的有投資開始在動作。而各廠商當然也不可能一步到位地把這些大餅一次實現。在目前第一波對等關稅課下去之後,已經造成美國許多產業的成本大漲,例如汽車產業(零組件的成本大漲)。又或者是美國對加拿大課了很高的關稅,但大部份的商品都會被排除,因爲美國買了很多加拿大能源,真的課稅下去是美國自己要付錢。所以很多時候美國自己就會喊卡,或者設立一些但書。另外實在忍不住要講一下,那些整天說什麼臺積電要被賣掉的人們拜託可以不要再胡說八道了嗎?臺積電到美國投資的目的就是要擴展產能以及取得美國的訂單,這有很難理解嗎?況且,臺積電的決策都是由最專業的團隊進行考量,哪會是我們政府可以控制的呢?川普要的就是立刻的數字和一贏再贏的劇本,而各廠商當然是會依照自己的狀況去做最好的配置,有市場當然就會去爭取。最後還是要再強調一個已經講過無數次的基本事實:即使臺積電在2030年完成所有海外廠房並全面投產,臺灣的產能仍將佔全球佈局的85%以上,根本談不上所謂的「被掏空」。臺商過去在中國設廠數十年,臺灣有因此空了嗎?如果企業對外投資就等於掏空,那經濟學的教科書恐怕都得整套重寫了。川普現在是用他總統的職權、對全世界行使權力。所有的關稅稅率恐怕都會是彈性的調整,隨時會有上下波動(近期印度、巴西、瑞士等國都已經被示範了)。
接下來我們要做的事情就是很小心謹慎地繼續推動臺美關係的深化,最不用做的事情就是拿着多變的川普、以及拿他最擅長的「邊緣談判策略」(喊出很多誇張的offer)來發揚疑美論。
▼其實目前所有的先進製程晶片代工廠,幾乎全都有在美國設廠,所以目前看起來這個100%關稅似乎比較針對成熟製程的部份而非先進製程。(圖/路透社)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本文轉載自「US Taiwan Watch: 美國臺灣觀測站」,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