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2.0關稅能打壓大陸貿易?劉憶如:政策效果不大
臺大財務金融學系教授劉憶如30日表示,川普2.0計劃要能成功(降低中國順差)得看其他國家會否配合,但從目前來觀察,各國這次不容易配合美國課高關稅,因爲會對自身有損害,故判斷川普2.0關稅要壓抑大陸的政策效果不大。記者黃雅慧/攝影
對於川普2.0關稅計劃能否達到打擊中國大陸的效果,臺大財務金融學系教授劉憶如30日表示,川普2.0計劃要能成功(降低中國順差)得看其他國家會否配合,但從目前來觀察,許多國家都跟中國大陸有直接進、出口關係,所以各國這次不容易配合美國課高關稅,因爲會對自身有損害。所以估計川普2.0的關稅政策效果不大,貿易移轉還是會發生。
中研院經濟研究所、劉大中先生暨蔣碩傑先生文教基金會30日舉辦「國際貿易的新秩序:關稅與匯率政策的角色」,廣邀中研院學者與智庫專家、學者對話,共同關注臺灣當前面臨到的現實議題。
劉憶如表示,川普1.0時期的貿易戰確實讓美國對中國貿易逆差減少,貿易逆差從2018年的4,200億美元降至2024年的2,950億美元,可是美國對全球逆差持續惡化,同時也無法阻擋中國對全球的順差,主要是因爲在中國的生產商移至東南亞、墨西哥等地生產的「貿易移轉」發揮作用。這也是川普2.0時代提出對等關稅的重要原因。
中研院副院長彭信坤錶示,現在國際貿易理論與傳統完全不同,他近年跟同仁新建一個經濟模型,驗證長期生產累積結果,生產力會持續提升,這是關稅卡不住的,他以大陸比亞迪、太陽能產業爲例,當他們持續從國外學習、購買技術,加上持續研發、補貼、且有廣大市場試驗下,仍有機會能趕上。
面對川普關稅,「協議可以隨時改變,而威脅無法確實執行時,我們要如何因應?是目前各國面對的最艱鉅挑戰」彭信坤錶示,在這個狀況下,臺灣能深化臺美貿易,但籌碼不是很多;再者是降低對美依賴,強化歐洲、中東與印度市場需求,同時尋求資產多元配置,包括日圓、歐元與人民幣等。
臺經院董事長吳中書認爲,川普2.0任內,與美國有高度順差的臺灣都會是目標,所以要持續省思,主要有六項議題:一是美國對臺灣是太重要的市場,導致談判時不得不重視,現在如何分散美國出口市場重心;二是臺灣貿易順差持續擴大應該要喜還是憂,在調整貿易順差上稅制得跟上;三是長期以來學界討論要提升臺灣民間消費,但目前這部分仍未見提升;四是臺灣服務業也未能有效提升;五是傳統制造業挑戰與日俱增,貿易障礙不光關稅問題,還有法制接軌議題;六是中小企業轉型。
吳中書語重心長建議,考慮川普政策時,要更深、廣地看臺灣結構變化,並提出管理、制度改革,要可長可久,而不光是增加談判籌碼,且讓真正需要的中小企業有好的轉型。
劉大中先生暨蔣碩傑先生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前央行副總裁許嘉棟表示,在貿易戰後,未來匯率戰可以預期,但估計海湖莊園應該不可能成真,畢竟對全球金融影響太大。他認爲影響匯率基本上還是金融帳,跟貿易帳相關度相對小。
會上專家仍最關注新臺幣匯率問題,中研院經濟所特聘研究員賴景昌認爲,當前臺灣外匯市場跟第二代通貨危機(指社會悲觀預期,導致自我兌現通貨危機)很像,外匯市場參與者對美元失去信心,所以一窩蜂拋售美元,導致臺幣大幅升值。遏止炒作就是通過訊息揭露來壓低「預期臺幣升值」。他建議央行在干預外匯市場能更透明,比如透明地定義匯率目標區理論,來解決目前問題。
前央行副總裁許嘉棟表示,在貿易戰後,未來匯率戰可以預期。他認爲影響匯率基本上還是金融帳,跟貿易帳相關度相對小。央行進場干預效果有限。記者黃雅慧/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