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2.0 施壓盟友明確選邊站
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6日舉行「美國總統大選後印太安全治理」國際研討會。(讀者提供)
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第一次總統任期內開啓對中競爭,川普將再回鍋,外界好奇美國印太戰略是否改變。學者撰文指出,在軍事層面,川普政府已準備好加強在印太地區的存在,以遏止中國的區域野心,不過,川普相當重視共享責任,將施壓盟友們做出更明確的戰略選擇。
「美國總統大選後印太安全治理研討會」6日在政大國關中心舉行,美國南阿拉巴馬大學助理教授吳冠升、美國聖湯瑪斯大學客座助理教授翁定𬀩、美國聖湯瑪斯大學國際研究講座教授葉耀元共同發表〈美國印太戰略動態〉。
論文預測,未來美國印太戰略將以「競爭優先、貿易外交、雙邊互動」爲基礎,川普政府策略將聚焦提升對中國的競爭關係,並強化直接的經濟、軍事與外交挑戰,以應對北京日益顯著的影響力。
川普未來的印太戰略將使美國對中國關係更具衝突性,包含藉由對中進口商品課以60%關稅、加強關鍵領域的供應鏈獨立性等方式,達到脫鉤效果;而臺灣未來也是優先項目之一,臺灣政府期待提升軍購與軍事合作,以對抗中國在臺海的侵略行爲。
而在軍事層面,該論文認爲,川普政府已準備好加強其在印太地區的存在,以遏止中國的區域野心,包括增加印太指揮中心支出,並要求盟友將國防預算提升至GDP的3%等作法,顯示川普政府強調共享責任;然而這些發展在加強對中嚇阻力的同時,也可能給盟友壓力。
論文推估,區域內盟友例如日本、韓國,甚至東協國家可能會被川普政府施壓,促使盟友們做出更明確的戰略選擇,亦即是否契合美國在區域內的戰略,但盟友們以往的戰略自主立場可能會因此必須妥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