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產》六都前7月房市交易11.9萬棟 年減27%
陳金萍表示,因房市交易與登記約莫有1個月左右的時間差,7月的建物買賣移轉棟數反映的是6月至7月初的市況,6月在全球經貿局勢因美國關稅政策與談判進展不確定性下,民衆對於未來景氣仍有疑慮,購屋態度轉趨保守審慎,成屋市場表現平平,但在部分都會區大量新屋交屋潮挹注下,讓7月交易量較6月成長4.2%。
陳金萍說明,與6月相比,臺中市與桃園市分別量增17.2%與13.9%,表現最爲亮眼,臺中市的西屯區、東區以及桃園市的桃園區、龜山區均有大量新屋交屋潮推升量能,較6月大增超過百棟,此外,7月桃園市交易量創下今年以來單月最高量,首度超過4,000棟大關。
另與2024年7月相比,六都交易量合計年減29.0%,其中臺北市年減29.8%,新北市年減25.5%,桃園市年減17.0%,臺中市年減38.7%,臺南市年減26.6%,高雄市年減35.0%。陳金萍指出,2024年7月國內經濟穩步成長,出口暢旺、臺股指數創新高,讓消費者信心轉強,房市買氣穩健;反觀今年,全球經濟情勢受到關稅戰影響,不確定性仍高,加上第七波信用管與銀行房貸緊縮持續下,市場觀望氛圍仍濃厚,買氣降溫,且交易時間拉長,讓交易量明顯低於去年同期。
陳金萍說明,進一步觀察今年1-7月六大都會區建物買賣移轉棟數,六都整體交易量合計爲119,058棟,較去年同期年減27.0%,顯示今年房市交易相對低迷。其中臺北市年減24.9%,新北市年減29.7%,桃園市年減17.1%,臺中市年減24.8%,臺南市年減31.6%,高雄市年減34.4%。另觀察歷年交易量發現,今年1-7月六大都會區建物買賣移轉棟數續創近八年新低,臺北市、臺南市創下八年新低,新北市、高雄市則是近九年最低交易量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