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餘迴流雲林加開堆肥產線 學者憂廚餘在各縣市流動呼籲這件事
中央禁止廚餘養豬後,平均每天有10至15噸廚餘迴流雲林,雲林縣環保局昨已協調堆肥場加開第二條產線,局長張喬維(中)到堆肥場瞭解去化情形。圖/雲林縣環保局提供
雲林縣議會今開議,多位議員關注國內爆發非洲豬瘟疫情後,相關廚餘去化、豬肉供應、食品安全等問題,雲林縣環保局表示,雲林縣早已禁止廚餘養豬,現中央禁止廚餘養豬後,平均每天有10至15噸廚餘迴流雲林,昨已協調堆肥場加開第二條產線,學者則建議,廚餘處理全國要有統一作法,避免廚餘在各縣市持續流動。
雲林縣禁止廚餘養豬行之有年,民進黨議員張維崢今質詢表示,未登記的20頭以下小型養豬場有可能將自家產生廚餘用來養豬,憂心可能成爲疫情破口,縣府農業處長魏勝德答詢表示,稽查人員會落實小型養豬場查覈,避免成爲破口。
國民黨團總召李明哲則關注縣內廚餘去化量能及豬肉供應等問題。環保局長張喬維表示,雲林早已禁止廚餘養豬,縣內產生廚餘由南亞堆肥場製成肥料供應民衆使用,除斗六、斗南兩鄉鎮及少數餐廳、雲林第二監獄、國軍將廚餘賣到外縣市養豬場,縣內平均一天有30噸廚餘進入堆肥場。
中央因應疫情禁止廚餘養豬後,原先外賣到外縣市養豬場的廚餘已迴流雲林,平均每天增加10至15噸,張喬維說,昨已協調南亞堆肥場啓動第二廚餘處理堆肥產線,將每日廚餘處理量能從30噸提升到每日60噸,且南亞堆肥場廚餘去化由縣府統一調度,禁止外縣市廚餘流入。
臺中廚餘養豬場發生非洲豬瘟疫情,查出養豬場未落實上傳廚餘蒸煮資料,雲林科技大學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系教授郭昭吟表示,由此看出在廚餘去化管理上,地方政府「螺絲有一點鬆了」,國內部分縣市禁止廚餘養豬、部分縣市允許,極可能導致廚餘在各縣市之間流動,增加禁止養豬的縣市管理上的困難。
她表示,雖然廚餘養豬可能是目前經濟的做法,但做成堆肥或沼氣發電再利用能減少管理風險,是最佳解方。無論未來廚餘去化採用何種方式,既然部分地方政府對於這個廚餘養豬的政策有些失靈,目前應迴歸中央,並採取統一作法,才能降低風險,擺脫非洲豬瘟的威脅。
雲林縣長張麗善表示,縣府以建請中央全面禁止廚餘養豬,並可透過一縣市一堆肥場方式,將廚餘轉化成肥料,減少管理風險,一勞永逸。
中央禁止廚餘養豬後,平均每天有10至15噸廚餘迴流雲林,雲林縣環保局昨已協調堆肥場加開第二條產線。圖/雲林縣環保局提供
中央禁止廚餘養豬後,平均每天有10至15噸廚餘迴流雲林,雲林縣環保局昨已協調堆肥場加開第二條產線,局長張喬維(右二)到堆肥場瞭解去化情形。圖/雲林縣環保局提供
全國廚餘在非洲豬瘟疫情發生前無統一作法,學者建議全國要有統一作法,避免廚餘在各縣市持續流動,圖爲示意圖。本報資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