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永仁:“1234”工作法激活“治理細胞”

近年來,雲南省楚雄州永仁縣維的鄉依託綜治中心,進一步推動基層黨組織體系與網格體系深度融合,以的魯村爲試點,探索形成“微網格1234”工作法,持續提升基層治理效能。

織密“一張網”

維的鄉推行“多網合一”改革,整合黨建、綜治、民生服務等職能。通過“科學劃分佈網、動態調整劃格、明確職責定人、清單管理明責”四步工作法,依據“房屋分佈+產業佈局”雙維度動態劃分,將全鄉86個村民小組劃分爲316個“微網格”。

此外,該鄉制定網格員管理六條措施,內容涵蓋選聘、培訓、職責、履職、考覈、獎勵,嚴選政治可靠、熱心服務的316名網格員。網格員包含村“兩委”成員30名,支部書記及小組長99名,致富帶頭人、“兩代表一委員”、退休幹部及熱心羣衆187名,其中黨員173名(預備黨員3名)。網格員服務覆蓋全鄉3008戶10889人(含外出戶1068戶),同步建立網格劃分、人員管理、工作運行三本臺賬,構建“人在網中走、事在格中辦、責在鏈中落”治理共同體。

聚焦“雙主線”

維的鄉緊扣“矛盾化解”和“產業發展”兩大核心任務,推動網格從“被動響應”向“主動服務”轉變。

矛盾化解前哨化,維的鄉建立“網格—村綜治中心—鄉綜治中心”三級聯調機制,重點監測鄰里、山林土地糾紛,每週對網格情況開展1次巡查,每10天遍訪1次網格住戶,每旬排查上報1次,每季度分析研判1次守護網格安全。每月10日、20日、30日(2月28日)向掛包村幹部報送1次情況,形成“發現—上報—處置—反饋”閉環。今年以來,網格員上報並參與調處糾紛90件,化解矛盾73件。

產業發展先鋒化,維的鄉立足板栗、櫻桃、石榴等特色產業,網格員化身“產業服務員”,推動1837戶落實板栗科技管護34916畝,指導39戶櫻桃、62戶石榴品種改良;率先示範推動71戶745畝板栗轉型藍莓種植,構建長效聯農帶農機制。

關懷“三類羣體”

維的鄉對重點羣體,建立“家庭信息+風險清單+社會關係”全景檔案,實施“紅黃綠”三級動態管控,網格員月走訪穩控,守牢安全底線。

當地深化“幸福裡”社區建設,動員212名獨居老人蔘與居家養老服務1787人次。開展“愛心媽媽”結對幫扶,49名志願者解決留守兒童學習生活難題40餘項。

爲激發青壯勞動力動能,該鄉依託“產業工人社區”,由網格員擔任“就業經紀人”,精準推送光伏、大棚等用工需求,帶動千餘人次就地務工。

辦好“四類事”

民事代辦零距離。維的鄉設立86個網格代辦點,網格長每月代辦一批民生實事。截至目前,網格長累計代辦政務事項200餘件,實現“羣衆動嘴、幹部跑腿”。

實事快辦解民憂。維的鄉通過“農戶+網格員”民意收集機制,各網格長組織“一事一議”,快速響應產業用水、道路亮化等訴求,破解羣衆急難愁盼問題。

難事共商聚合力。維的鄉建立“網格院壩會”協商機制,網格員定期組織羣衆召開”院壩會”,在光伏項目、藍莓基地建設中高效解決土地流轉、青苗補償等問題,加速項目落地。

好事共享育新風。以網格爲單位開展“普法宣傳+志願服務+民俗活動”及“紅黑榜”評議,表揚好人好事,曝光不文明行爲,引導羣衆參與共治,培育文明鄉風。(陳穎、夏明雄)

來源:楚雄州委政法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