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伏後,這個果子繼續吃,通淤堵補氣血!把虧損的津液都養回來
出伏後,伏盡熱退,人體氣血由盛夏的奔涌轉爲緩行。
此時若直接進補,易致氣血瘀堵,形成血瘀體質。
古人言“十人九瘀”,這種狀態在秋冬表現爲虛不受補、一補就上火、面色青暗、黑眼圈頑固、痛經腰痛、皮膚幹癢等症狀。
桃子在此時成爲調理關鍵。
中醫認爲其性溫味甘酸,歸肺、大腸經,能補益氣血、養陰生津、潤腸通便。
《隨息居飲食譜》稱其“補心活血,生津滌熱”,正適合出伏後溫通不燥的特性。
此時人體陽氣仍充足,但不再像三伏天般猛烈,既利於排出瘀堵,又不易耗傷正氣。
1
—The First—
1.活血通經,改善氣血循環
血瘀體質者常見舌下青筋凸起、舌質暗紫、月經血塊多、面色晦暗。桃子能溫通血脈,化解瘀滯。
《滇南本草》明確記載桃子“通月經,潤大腸,消心下積”,尤其適合氣血不暢、痛經的女性。瘀血清除後,新血得以化生,氣血自然充盈。
2.補氣生津,緩解秋燥傷陰
出伏後暑熱未消,秋燥已至,人易口乾舌燥。桃子汁液豐盈,能快速補充津液。其性溫而不燥,滋潤卻不生溼,因此連易長溼疹者也可適量食用。
津液充足則皮膚潤澤、咽乾緩解,尤適脾虛不受寒涼水果者。
3.以通爲補,改善虛性體質
氣血不足者常面色萎黃、乏力頭暈。桃子通過活血實現“以通爲補”,促進氣血生化。尤其適合勞心傷神、情緒波動大的女性。
情緒鬱結最易致瘀,而桃子的疏解作用可緩解此類問題。
2
—The Second—
1.血瘀信號明顯者:舌下青筋凸起、月經血塊多、面部色斑、黑眼圈頑固;
2.陰虛燥熱傷津者口乾咽燥、皮膚幹癢脫屑、大便乾結;
3.氣血虧虛者:面色蒼白或萎黃、稍動即累、蹲起時眼前發黑;
4.情緒鬱結的女性:常胸悶脅脹、經前乳房脹痛、舌邊偏紅。
此外,易磕碰瘀青的兒童、術後恢復者、便秘人羣,也可借桃子溫和通瘀之力調養。
3
—The Third—
經典吃法:氣血雙補蒸桃
材料:水蜜桃1個(選晚熟飽滿者)、幹玫瑰花瓣3克、冰糖5克、醪糟20克
做法:
1. 桃洗淨削皮去核,切厚片;
2. 與玫瑰、冰糖、醪糟拌勻入碗;
3. 隔水蒸15分鐘,桃肉軟透即可。
方解:
桃肉+醪糟:活血生津,醪糟助養血,防活血耗血;
玫瑰:增強疏肝排瘀之力,助桃肉通散瘀堵;
此方平和,血虛與血瘀兼顧,尤適合體弱不受補者。每週2次,出伏後食至白露(約兩週),可最大化利用桃季尾期的養生效力。
挑桃小貼士:《隨息居飲食譜》首推“晚熟大而甘鮮”的水蜜桃,因其汁多性平。若市售品種少,不必拘泥,新鮮飽滿的毛桃、油桃、蟠桃均可替代。
4
—The Fourth—
四類人請止
若不宜吃桃,可用經典名方桃紅四物湯調理。
組方:熟地9克、當歸9克、赤芍9克、川芎6克、桃仁6克、紅花6克
用法:藥材熬煮30分鐘後,藥汁兌溫水泡腳,每日20分鐘
功效:養血活血化瘀,專治血虛兼瘀證,如痛經、面色暗沉、疲乏伴瘀斑。
此法通過足部經絡吸收藥力,避免內服可能引發的上火,秋冬使用更安全。
出伏後借桃之力疏通氣血,實爲順應天時的智慧之選。
但需謹記:食療不能替代醫療!若長期痛經、頑固色斑、舌下瘀絡明顯,或嘗試調理後未改善,請及時就醫辨證,排查器質性疾病。
願您氣血通暢,安穩過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