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突期間GPS多次中斷,伊朗希望使用北斗

(原標題:衝突期間GPS多次中斷,伊朗希望使用北斗)

► 文 觀察者網 陳思佳

今年6月伊朗與以色列衝突期間,伊朗曾多次遭遇GPS信號中斷的情況,使伊朗備受困擾。據香港《南華早報》8月8日報道,伊朗正在制定一項定位服務遷移計劃,探索採用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分析人士認爲,這將進一步擴大中國在中東地區的技術影響力。

半島電視臺等中東媒體此前披露,在爲期12天的伊以衝突期間,伊朗以及相關水域多次出現GPS信號中斷,暴露出伊朗依賴美國控制的基礎設施的弱點。以色列暗殺伊朗多名核科學家和高級軍事指揮官,也引發電信系統被滲透的擔憂。

伊朗通信和信息技術部副部長埃赫桑·奇特薩茲上月接受伊朗《同胞報》採訪時確認,伊以衝突中,伊朗還主動故意干擾過GPS信號,以干擾無人機或導彈。但技術數據表明,這些措施未能有效提高伊朗的國家安全,反而影響數百萬互聯網用戶和數千家企業。

奇特薩茲表示:“伊朗準備尋求替代選擇,如中國的北斗系統,這已在伊朗和中國正在進行的接觸中提出。”

當地時間6月17日,伊朗德黑蘭遭到以色列空襲 圖源新華社

伊朗這一轉向正值該國在與以色列的衝突中遭受重大損失,其軍事設施和核設施受到嚴重打擊。伊朗智庫戰略研究中心研究員阿里·阿克巴爾·達雷尼(Ali Akbar Dareini)表示,伊朗轉向北斗源於其依賴西方技術的“痛苦經歷”,是一個“真正的”伊朗戰略決定,具有長遠影響。

“早在6月份,在以色列-美國對伊朗發動的12天戰爭期間,就有報道稱伊朗經歷了GPS信號中斷,”達雷尼說,“這種痛苦的經歷可能迫使伊朗更快地尋求GPS的替代方案。”

法國格勒諾布爾政治學院講師泰奧·南奇尼(Theo Nencini)指出,伊朗正試圖填補其防禦漏洞,“伊朗政策制定者目前正在研究其防禦系統的缺陷,以及美國和以色列情報部門是如何滲透這些系統的。”

那不勒斯東方大學教授、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歐洲高級國際研究學院兼職教授恩里科·法德拉(Enrico Fardella)表示,伊朗作出的決定,將進一步擴大中國在中東的影響力。

他補充說,這種趨勢似乎意味着,中美技術在中東地區的競爭日益激烈,“今天的中東似乎正在成爲一個新的技術戰場——不是通過基地或炸彈,而是衛星、網絡等。”

一些分析人士認爲,伊朗轉向使用北斗系統,可能吸引該地區更多國家加深與中國的合作。一些海灣地區國家既與美國關係密切,同時也積極與中國開展合作。例如阿聯酋和沙特阿拉伯一直在採購中國軍事裝備,並歡迎中國人工智能和5G等高科技產業。

伊朗轉向使用北斗系統 資料圖

《2025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白皮書》顯示,北斗相關服務及產品目前已出口到140餘個國家和地區。作爲聯合國認可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核心供應商,北斗系統全面進入民航、海事、移動通信等11個國際組織的標準體系,持續擴大國際“朋友圈”。

此前有外媒宣稱,北斗系統正在挑戰美國GPS系統的全球地位。對此,外交部發言人毛寧表示,中國的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從不針對誰,中國的北斗也是世界的北斗。我們將繼續堅持開放合作,互利共贏,同其他國家一起讓更多的先進科技成果服務人民,造福人類。

美國GPS系統 資料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