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殺之痛!伊朗嚴防美以再滲透GPS 考慮探索採用中國北斗系統

▲ 伊朗民衆上街爲以伊衝突中身亡的軍官、科學家及平民送葬。(圖/路透)

記者任以芳/綜合報導

美以聯手在通訊與導航層面滲透伊朗的安全系統,導致伊朗高階官員與核科學家遭定點清除,伊朗政府爲此警覺,並着手評估逐漸棄用美國GPS系統,考慮轉而導入中國主導的北斗導航。伊朗官員也坦言,內外干擾導致國內網路與定位服務混亂,也暴露長期依賴美國基礎設施的深層風險。

陸官媒《環時》引述報導稱,伊朗通信和信息技術部副部長埃赫桑·奇特薩茲本月中旬在接受伊朗媒體《同胞報》採訪指出。他表示,「北斗系統不僅架構先進、定位精度高,尤其在亞洲地區具備顯著的覆蓋優勢,而且其控制權由中國自主掌握,而非受控於美國。」

《半島電視臺》也報導,美國和以色列的襲擊讓伊朗暴露自身的脆弱點。在今年6月持續12天的以伊衝突中,伊朗以及在波斯灣水域的艦船反覆遭遇GPS信號干擾;伊朗多名核科學家和高級指揮官遭暗殺,也引發通過滲透電信系統、利用手機追蹤人員位置的擔憂。於是在衝突結束後,伊朗政府開始尋找替代方案。

「有時候,內部因素會對(GPS)系統造成干擾,這一問題促使我們尋找像北斗這樣的替代選項。」奇特薩茲本在7月中旬對伊朗媒體表示。他進一步說,伊朗政府正在制定計劃,逐步將交通導航、農業監測、物聯網等關鍵領域的定位系統從GPS遷移至北斗系統。

他說,「北斗系統不僅架構先進、定位精度高,尤其在亞洲地區具備顯著的覆蓋優勢,而且其控制權由中國自主掌握,而非受控於美國。」

▲奇特薩茲本指出,伊朗正在探索逐步將關鍵領域的定位系統從美國GPS遷移至中國北斗。(圖/新華社)

有分析稱,伊朗考慮採用中國的導航衛星系統,乍看之下似乎只是一個技術性操作,但實際上意義遠不止於此。這一舉動再次表明全球格局正在發生一場重大重塑。

根據《2025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白皮書》,北斗系統目前已成爲聯合國認可的全球衛星導航核心供應商,與俄羅斯、沙烏地阿拉伯、白俄羅斯、巴基斯坦等多國簽署合作協議,並進入民航、海事、通信等多個國際標準體系。北斗相關產品已出口至140多個國家與地區,並在非洲30多國設置地面CORS基站,廣泛應用於測繪、農業、交通、氣象等領域。

針對有外媒稱北斗正在挑戰GPS全球主導地位的說法,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迴應指出,北斗是中國自主建設的全球性系統,但同時也是「開放的北斗、世界的北斗」,中國的科技發展並非針對任何國家,願與各方分享北斗應用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