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擊珍稀保育動物 豐坪溪支流水力發電案建議重辦環評

環境部今天舉辦「豐坪溪及其支流水力發電開發計劃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第二次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專案小組初審會議,因本案變更對⾃然環境有加重影響之虞,環委建議重新環評。圖/取自環評書件系統

環境部今天舉辦「豐坪溪及其支流水力發電開發計劃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第二次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專案小組初審會議,環評委員認爲,本案變更對⾃然環境有加重影響之虞,且對環境品質維護有不利影響的疑慮,建議本案重新環評。

世豐電力於1999年通過「豐坪溪及其支流水力開發計劃」二階環評,但在2005年違反「環境影響評估法」被勒令停工後,另於2009年通過「環境現況差異分析」審查後再次準備復工,但因公司經營問題,2013年再次停工,直到2019年被正崴集團收購。環保團體認爲,沿用20多年前的規畫與承諾準備重啓計劃,卻忽略豐坪溪流量變異、生態保育、流域安全等許多爭議。

本次世豐電力的第二次環境差異分析,計劃在兩座水壩下游分別新增興建副壩與靜水池以及於太平部落興建跨河橋樑,橋樑長約280公尺、寬約7.5公尺。

地球公民基金會議題部專員樑聖嶽表示,開發單位此次的生態調查資料,幾乎所有類羣的物種數量都比20多年前的環評報告多出2倍以上,也忽略了因爲氣候變遷、降水模式改變導致流量變異的變異量,讓環評委員難以檢視豐坪溪當前的流量變異是否足以滿足發電、灌溉與維繫生態等需求,應重新擬定開發計劃的取水量、發電量與生態流量。

臺灣河溪網協會秘書長鄒明軒指出,本案的開發計劃申請新增建項目中,增加了更多橫向構造阻礙水域連續性,新設跨河橋也增添水位壅高風險,完全違反水利署於2020年「秀姑巒溪水系治理計劃」中關於寬河治理、還地於河、避免增設橫向構造物等原則,也因爲目前施工便道亂挖亂填造成棲地破壞。

太平部落族人施杉錦(Haisul Sunavan)提到,豐坪溪的溪牀近年來快速增高,已經危及部落的居住安全,但世豐電力卻爲了自己電廠營運的方便還要興建橋樑,增加部落淹水的風險,且部落對岸的第一電廠從兩年前的颱風就持續崩塌,環差報告也顯示當地地質不穩定,世豐電力卻沒有提出任何規畫來對應地質問題。

但也有部落民衆於環評會議中指出,以前族人到對面需要涉水和繞很大的遠路才能抵達,甚至有居民因爲涉水而溺斃,本次新增建的跨河橋樑是許多族人的期待。

環評委員於會議中指出,本次環差新增設置「第一攔河堰下游靜水池消能工及固牀工」、「第二攔河堰下游副壩、子副壩消能工」、「第二攔河堰臨時施工便道」及「跨越豐坪溪連接第一電廠聯絡道路之橋樑」等工項,不過生態調查結果發現許多瀕臨絕種及各級保育類動物,包含臺灣黑熊、臺灣無尾葉鼻蝠、八色鳥、朱鸝、環頸雉、領角鴞、熊鷹、鳳頭蒼鷹、臺東間爬巖鰍、細斑蚊蝦虎、高身白甲魚、臺灣白甲魚等。

在閉門會議經過長時間討論,環評委員認爲,基地現況陸域及河川生態物種豐富,且基地範圍涉山崩與地滑地質敏感區,本案變更對⾃然環境有加重影響之虞,建議依環評法相關規定重新辦理環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