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用力推動止跌回穩” 樓市繼續降門檻、減成本、提預期

2月5日晚間,國家發改委官微發佈消息顯示,國家發改委黨組書記、主任鄭柵潔在《學習與研究》雜誌發表署名文章表示,“2024年,多項房地產支持政策出臺實施,市場信心有所修復,房地產市場呈現止跌回穩的積極勢頭”,同時將“持續用力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

在業內人士看來,2025年“持續用力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意味着“市場不穩、政策不止”,接下來關鍵是已出臺政策要加快落實,完善配套政策打通卡點,推動各項政策發揮應有的效用。同時,隨着增量政策落地,繼續產生“降門檻、降成本、提預期”的效果。

政策“組合拳”下,市場呈現止跌回穩積極勢頭

在全面系統的一攬子政策實施的背景下,2024年四季度,房地產迎來止跌回穩的良好態勢。

對此,鄭柵潔在文章中表示,2024年,重點領域風險化解有力有效,房地產方面,多項房地產支持政策出臺實施,市場信心有所修復,房地產市場呈現止跌回穩的積極勢頭,2024年前11個月,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累計同比降幅已連續6個月收窄,銷售額降幅連續7個月收窄;11月份,房地產開發景氣指數爲92.62,連續7個月回升。

在強化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方面,鄭柵潔強調,將持續用力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

過去一年房地產市場的轉折點是在2024年9月26日,當時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此後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會同財政部、自然資源部、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等部門,指導各地迅速行動,抓存量政策落實,抓增量政策出臺,打出一套“組合拳”。

“組合拳”包含四個取消、四個降低、兩個增加。四個取消,主要包括取消限購、取消限售、取消限價、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標準。四個降低,就是降低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降低住房貸款的首付比例,降低存量貸款利率,降低“賣舊買新”換購住房的稅費負擔。兩個增加,一是通過貨幣化安置等方式,新增實施100萬套城中村改造和危舊房改造;二是2024年底前將“白名單”項目的信貸規模增加到4萬億元。

對於“白名單”,金融監管總局在2025年監管工作會議上透露,2024年,“白名單”項目審批通過貸款超5萬億元。2025年“保交房”仍是重點任務之一,這意味着政策有望繼續加力,推動“白名單”項目擴圍增效,改善企業資金環境、保障項目交付。

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工作專班有關負責人表示,“2025年,按照‘應進盡進、應貸盡貸、能早儘早’原則,將符合條件的項目均納入‘白名單’。同時,有關部門正積極推動各地運用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資金加大收回收購閒置土地力度,推進處置存量商品房,支持房地產企業盤活存量資產;持續協調金融機構綜合運用貸款、債券等金融工具,多渠道滿足房地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保持房地產行業融資穩定。”

業內:增量政策正在落地,降門檻、減成本、提預期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方位深層次加速演進,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國內發展改革任務更加艱鉅繁重,週期性和結構性矛盾疊加,經濟運行仍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鄭柵潔表示,“更應該看到,我們面臨的困難挑戰都是發展中的問題、轉型中的陣痛,經過努力是完全可以戰勝的,我國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勢頭不會變,高質量發展的大趨勢不會變。”

鄭柵潔強調,將加大宏觀政策逆週期調節。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打好政策“組合拳”,加強財政、貨幣、就業、產業、區域、貿易、環保、監管等政策和改革開放舉措的協調配合。把經濟政策和非經濟性政策統一納入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統籌政策制定和執行全過程,提高政策整體效能。加強經濟監測預測預警,強化政策預研儲備,充實完善政策工具箱。

在中指研究院政策研究總監陳文靜看來,2025年“持續用力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意味着“市場不穩、政策不止”,接下來關鍵是已出臺政策要加快落實,完善配套政策打通卡點,推動各項政策發揮應有的效用。

在“持續用力推動房地產止跌回穩”的目標下,陳文靜預計,2025年核心城市限制性政策有望繼續優化,發揮帶頭作用。如北上深繼續優化限購等政策,非本地戶籍購房人羣的社保年限進一步降低,取消郊區或大戶型限購,適當鼓勵改善性住房需求釋放。另外,降低房貸利率、降低交易稅費等政策調整也具備空間,近期住建部提出要“有效發揮住房公積金支持作用”,預計2025年公積金貸款利率或將進一步下調。

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則認爲,2025年,存量政策繼續落地見效,增量政策正在落地過程中,包括城中村改造及貨幣化安置、收儲存量土地和房屋、新型城鎮化等,這不僅繼續產生“降門檻、降成本、提預期”的效果,而且增量政策能在供給端消化庫存、在需求端創造源頭活水,讓市場繼續保持活躍度。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袁秀麗

編輯 楊娟娟 校對 穆祥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