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蔬食救地球 北榮拚靠「吃」年減14萬公斤碳排放

北榮員工餐廳每週一供應無肉早餐、每週一次蔬食快餐、每天一道蔬食麪食,目標是一年7萬餐,預計可減少14萬公斤碳排放。(林周義攝)

健康蔬食的風潮席捲全球,不僅節能減碳,還能改善身體健康。醫療機構爲高碳排行業,北榮去年起針對員工餐廳,推行一年6日的無肉日,今年改爲每週一供應無肉早餐、每週一次蔬食快餐、每天一道蔬食麪食,目標是一年7萬餐,預計可減少14萬公斤碳排放。研究顯示,多攝取植物性食物的人,相較於食用較少的族羣,可降低16%心血管疾病及中風的罹患風險、32%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

英國牛津大學2023年研究顯示,多肉飲食者改食用純素,每日可減少7.77公斤碳排;改食用蔬食,每日可減少6.08公斤。若換算成每餐,純素可減少2.59公斤、蔬食可減少2.02公斤。

北榮營養師舒宜芳指出,全球約有24%的溫室氣體來自於農牧業的排放,顯示人類飲食行爲是造成溫室效應的重要原因之一。不斷升高的溫室氣體可能會引發乾旱或暴雨,破壞動植物的生存環境,透過推廣健康蔬食,可有效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據統計,牛肉是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大的食物,每1000大卡排放36.44公斤,其次依序爲羊肉、養殖魚類、乳酪、禽肉、牛奶、豬肉、雞蛋等。北榮營養部主任曾芬玲說,去年起,推行一年6日的無肉日,今年則改爲每週一供應無肉早餐、每週一次蔬食快餐、每天一道蔬食麪食,目標是一年7萬餐,以牛津大學研究試算,一年光靠飲食,預計可減少14萬公斤碳排放。

曾芬玲表示,由37位科學家組成的「EAT-Lancet 委員會」提出「植物爲主的飲食」,建議主要攝取全谷雜糧、蔬果、豆類、堅果種子,並可酌量選擇魚、蛋、禽肉和乳製品的均衡健康飲食型態。經利用相對風險計算、全球疾病負擔與實證疾病風險評估,此種飲食型態每年可預防約1100 萬名成人的死亡,佔成人死亡總數的19~ 24%。多攝取植物性食物的人,相較於食用較少的族羣,可降低16%心血管疾病及中風的罹患風險、32%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

營養部選擇當季在地食物,設計出每日約1800大卡、至少70公克蛋白質、至少25公克膳食纖維的菜單,菜色有中式、韓式、日式、義式、美式及歐式。雖然沒有肉類,但使用雞蛋 牛奶、毛豆等作爲蛋白質來源,另用蔥、姜、蒜、洋蔥調味,主食則有紅藜麥飯、紫米飯、芝麻饅頭、全麥土司及雜糧麪包。北榮副院長林永煬期望醫院不單是濟世救人,更能成爲環境保護的貢獻者,戮力推動節能減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