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泡菜、味噌讓身體更健康!醫師曝前提:不能只靠食物拯救

▲劉博仁醫師表示,每天攝取發酵食物確實會更健康,但要注意份量。(示意圖/免費圖庫Pixabay)

記者柯振中/綜合報導

許多人以爲「常吃泡菜等發酵食物能補好菌、顧免疫」,但營養功能醫學專家、醫師劉博仁表示,其實發酵食物是一個「微生物生態系」,不只含有益生菌,更蘊藏能調節免疫、降低發炎的代謝物。雖然像泡菜、味噌、天貝、優格等食物對人體有益,但仍須注意食用份量與品質,否則可能反而造成健康風險。

劉博仁醫師在臉書上發文說明,發酵是讓微生物參與食物轉化的過程。乳酸菌、酵母菌及放線菌會將糖分或蛋白質轉化爲酸性或香氣物質,使食物更易吸收。韓國泡菜、臺式酸菜、味噌、納豆、天貝、優格、康普茶等皆屬於發酵食物。研究指出,這些食品能調節免疫、降低發炎,已成爲營養醫學的重要焦點。

▲劉博仁醫師表示,每天攝取發酵食物確實會更健康,但要注意份量。(示意圖/免費圖庫Pixabay)

劉醫師歸納發酵食物對腸道與免疫的三項主要影響:

1、增加菌相多樣性:能短暫影響腸道環境,促進菌羣穩定與多元。

2、產生有益代謝物:包含乳酸、短鏈脂肪酸、維生素與胜肽,有助保護腸黏膜並減少慢性發炎。

3、提升營養吸收度:經發酵的食物中,維生素B羣與礦物質的可利用度明顯上升。

他建議,每日攝取1至2份發酵食物即可,例如一小碗泡菜或一杯無糖優格,並應搭配高纖飲食,幫助好菌繁殖。同時提醒應留意鹽分與糖分過高、製作環境不潔或發黴風險。免疫低下、孕婦及對組胺敏感者則應避免食用未經殺菌或過度發酵產品。

劉博仁強調,發酵食物就像「微型生態花園」,能潛移默化地改善腸道環境。然而健康是整體習慣的結果,「不是隻靠一種食物來拯救。」他建議民衆「聰明吃發酵」,兼顧多樣性、適量與品質,才能讓身體真正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