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到20年”的IPO:奇瑞汽車遞表港交所 持續盈利能力爲上市關鍵
財聯社2月28日訊(記者 張屹鵬)“要將企業高質量上市作爲公司首要任務。”奇瑞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尹同躍在今年初提出的這一目標,終於行將落地。
2月28日,奇瑞汽車正式向港交所遞交IPO申請,中金、華泰及廣發爲聯席保薦人。招股書顯示,2022、2023年及2024年1-9月,公司營收分別爲926.18億、1632.05億、1821.54億元人民幣;淨利潤分別爲58.06億、104.44億、113.12億元人民幣;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則分別爲126.86億、350.48億、419.38億元人民幣。
支撐奇瑞持續盈利的,是其較爲穩定的單車毛利率。招股書顯示,奇瑞汽車2022、2023年及2024年1-9月單車毛利率分別爲13%、15.9%和14.7%,對應的單車毛利分別爲1.0751萬、2.4111萬和2.4372萬元。作爲對比,長城汽車2024年前三季度的毛利率爲20.76%,扣非後淨利83.73億元,兩家公司均呈現出良好的盈利能力。
較高的單車利潤,部分來源於奇瑞汽車海外市場的規模及高溢價。“於往績記錄期間,我們總收入中有很大部分來自海外市場。2022年、2023年及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九個月,我們從海外市場獲得的收入分別爲人民幣33.065百萬元、 人民幣79,481百萬元及人民幣80,148百萬元,分別佔我們同期總收入的35.7%、48.7%及44.0%。”奇瑞在招股書中稱,自2022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海外市場單車平均售價增長率達20.6%。
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月,奇瑞業務已覆蓋全球11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球累計汽車用戶1572萬,其中海外用戶450萬。
從產品體系看,目前奇瑞汽車在國內市場佈局五大品牌,分別爲奇瑞、星途、捷途、iCAR及智界。其中,奇瑞品牌2024年全年銷量1,611,374輛,同比增長31.1%,首次突破160萬大關;星途品牌全年銷量140,959輛,同比增長12.3%;作爲鴻蒙智行“四界”之一,承載奇瑞品牌向上重任、被視爲集團內部第一優先戰略項目的智界表現先抑後揚,2024年累計交付57,956輛。
合計銷量佔奇瑞汽車2024年總銷量超八成的奇瑞及捷途品牌的單價提升,亦爲奇瑞保持持續盈利的主要原因。招股書表明,自2022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奇瑞及捷途兩大品牌平均銷售單價增長率分別爲32.8%及36.4%。
“作爲國內汽車市場唯一一家尚未上市的整車製造企業集團,奇瑞近些年穩定的財務表現是其IPO的最大‘底氣’。”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爲,從外部環境和自身因素來看,奇瑞汽車IPO的時機已到。
奇瑞汽車的首次上市傳聞可追溯到20年前。2004年,安徽省政府便曾推動過奇瑞上市,集團內部也開始進行股份制改革,但上市計劃最終在年底擱淺。在隨後的2007年、2008年、2012年及2016年間,奇瑞又多次傳出公司或關聯資本方重啓上市計劃,但最終因各種因素未能如願。
2023年,尹同躍曾在公開表示,爲拓寬融資渠道,希望奇瑞在2025年之前完成IPO計劃,以此促成公司新一輪轉型。在此前後,奇瑞汽車曾對股權架構及業務範圍進行了一系列調整,並引入立訊精密等外部投資者。
招股書顯示,奇瑞汽車於2022年6月至2024年1月向奇瑞控股收購若干業務和股權,包括捷途相關的資產及業務、奇瑞科技51%的股權,埃科泰克51%的股權,以及瑞鯨(安徽)供應鏈科技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權。
招股書同時披露,爲滿足奇瑞控股股東的業務需求及提升做決策效率,其進行重組以使奇瑞控股不再爲公司的股東,故奇瑞控股當時持有的所有股份(相當於公司的42.32%股權),將按比例基準分配至奇瑞控股股東(下沉)。下沉已於2025年1月20日完成。下沉完成後,目前奇瑞汽車前五大股東分別爲持股21.17%的蕪湖投資控股、持股18.25%的管理層及員工持股平臺、16.83%的立訊、9.97%的安徽信用擔保及持股5.2%的安徽投資控股。
此次啓動港股IPO,奇瑞汽車計劃將募集資金用於研發不同車型和版本的乘用車以進一步擴大產品組合、研發下一代汽車及先進技術以提升核心技術能力、拓展海外市場及執行全球化策略、提升生產設施以及用於營運資金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