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投債審批力度收緊,6月份累計終止發債規模達121億,私募債居多

財聯社7月11日訊(編輯 李響)城投債融資市場仍呈現萎縮態勢。

財聯社據Wind數據統計,6月城投債淨償還690億元,較5月560億有所擴大。城投債審批進度有所放緩,其中區縣城投平臺的融資環境收緊較爲明顯,獲批新增融資的平臺多聲明爲市場化經營主體。

6月城投債終止項目規模明顯上升

據國金固收團隊統計,6月城投債終止項目規模明顯上升,被終止的擬發行規模由59億元上升至121億元,終止項目從5個上升至12個。分級別來看,區縣級城投債終止規模爲大頭,其三個月移動平均佔比持續上升至71%。分省份來看,城投平臺終止項目主要出現在山東、湖北、新疆。

“近期省級平臺沒有出現終止項目,而區縣級平臺債項目終止多出現在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在20億-50億的地區,從近三年終止趨勢來看有逐年減少趨勢,最高峰發生在2023年一攬子化債政策出臺後的次月,不過即便終止趨勢持續下降,但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在50億以下的弱區縣級地區始終是平臺新增融資受限的主力”,有評級公司人士表示。

據華西固收團隊此前統計,全國區縣級城投債約6.5萬億元,主要分佈在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0億元以上的區縣,合計佔比約九成。

財聯社注意到,目前區縣級平臺債務集中管控訴求相對更高,在監管高壓態勢下,不少平臺轉而發行融資成本相對更高的私募債,在12個被終止的城投債中,多達10只爲私募債。

“弱資質區縣級平臺很難看到公募債,對信用評級、財務指標、信息披露等更嚴格的要求往往發行人無法滿足,私募債門檻低審覈更靈活,更適配弱資質平臺轉型的需求,不過絕大多數該類平臺融資是滿足借新還舊,新增融資的案例很少”,有分析人士表示。

新增融資主體多聲明爲市場化經營主體

財聯社還注意到,目前新增融資主體多聲明爲市場化經營,不過仍有不少被歸類爲Wind城投口徑的平臺實現新增,甚至部分主體在2024年下半年不再聲明市場化經營後實現新增。

如6月份就有1家深圳市安居集團有限公司實現了新增融資“25深圳安居MTN001”,募集資金10億元用於項目建設。信達固收表示,該主體聲明爲市場化經營主體,或不需政府出函,且被協會認定爲產業類主體,可以實現新增。

據信達固收首席李一爽統計,截至6月末,累計有403家城投主體在債券發行時聲明自身爲“市場化經營主體”,其中在發行協會產品時聲明市場化經營主體居多,達到379家。以6月份來看,共新增30家城投在債券募集說明書中披露其爲市場化經營主體,其中交易商協會聲明有22家主體,交易所聲明有8家主體。

“目前交易所與協會進行市場化經營聲明的邏輯可能存在差異”,李一爽表示,不過市場化經營主體和未聲明市場化經營主體利差仍未分化。截至6月30日,隱含評級AA級市場化經營主體信用利差46.72BP,較5月末走闊0.51BP,而未聲明市場化經營主體信用利差47.39BP,較5月末也僅走闊0.97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