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24小時 | 動真格了?江蘇“十三妹”想贏
“紮實推動常州足球事業高質量發展”
常州將出臺足球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
“常州發佈”消息,6月29日,常州市委常委會召開會議。會議研究了《常州市足球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5—2027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指出要大力發展青少年足球,加強校園足球普及推廣,強化專業隊伍建設,積極開展羣衆體育活動,推動體育與文旅等深度融合,紮實推動常州足球事業高質量發展。
當前,“蘇超”聯賽正在火熱進行中。前五輪比賽過後,常州一分未得、一球未進,穩居江蘇“十三妹”,由此引發的相關討論也讓常州備受關注。
解讀:蘇超爆火至今,常州顯然是熱度最高的城市。從“9.9元門票+蘿蔔乾炒飯”套餐到A級景區免門票,從“筆畫保衛戰”到巧用“侏羅計”,從順勢推出恐龍妹文創周邊到“街邊燒烤店都能贊助蘇超”……常州穩穩接住網友們的熱梗,“看似輸了,實則是最大贏家”。
不過,從“常州-吊州-巾州-丨州-0州-川”,遭遇五連敗的常州顯然並不滿足於此,最新《行動計劃》,意味着常州還想將“失去的筆畫”贏回來。
實際上,這並非常州首次關注足球發展。早在2021年,《常州市“十四五”體育發展規劃》就提出,要重點將足球等基礎大項佈局全市中小學,大力推廣校園足球,加大足球發展專項資金投入力度,研製引進足球專業人才進校園的方案。充分依託常體足球俱樂部,探索人才培養和市場運行協同發展道路,大量引進、吸納優秀足球專業人才,打造優秀教練員團隊,擴大足球人口。
2023年,常州市體育局又印發《促進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進一步提及要合理佈局足球等運動項目產業,加快建設完善足球訓練基地等,引進足球等品牌價值高、市場前景廣、國際影響力大的重大體育賽事,鼓勵社會資本組建足球等職業俱樂部。
不過常州市體育局方面此前也坦言,常州雖是江蘇經濟重鎮,但長期缺乏優秀的職業足球俱樂部,優秀球員外流、青訓體系薄弱等問題突出。
而在許多人看來,此次“蘇超”表現兇猛的南通,正是由於青訓體系的完善。
目前,南通已在江蘇率先構建起“特色學校+滿天星訓練營+高水平足球運動隊+試點縣(區)+改革試驗區”的校園足球普及模式。南通也是國內爲數不多、擁有兩支職業球隊的地級市,分別是中甲聯賽南通支雲和中乙聯賽海門珂締緣。正是依託職業球隊構建的梯隊青訓體系,爲“蘇超”南通隊提供了大量優質人才。
兄弟城市的經驗無疑爲常州提供了參照。或許,如當地媒體所說,常州足球的“逆襲之路”,就在這三年間。
#動向
四川文旅產業定下“2萬億元”目標
6月30日,《中共四川省委關於推進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發展、做大做強文化旅遊業的決定》發佈。其中提出:到2027年,全省文化和旅遊發展格局進一步優化,引育一批競爭力和帶動力強的文旅鏈主企業,形成一批具有四川特色和優勢的文旅融合業態,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旅遊總花費分別達到3800億元、2萬億元左右,文旅產業成爲戰略性支柱產業。到2030年,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更加健全,巴蜀文化影響力、四川旅遊吸引力、文旅產業競爭力顯著提升,文化強省旅遊強省建設邁上新臺階。
江蘇省低空飛行服務中心開放服務
作爲將低空有人和無人駕駛航空器一體化管理的省級低空飛行服務機構,江蘇省低空飛行服務中心30日正式向社會公衆開放服務。此中心實現將低空有人和無人駕駛航空器一體化管理,依託數字化空域管理與智能化交通管理技術,既爲全省低空空域管理各方提供支撐,也爲低空飛行用戶提供飛行申報、航線規劃、氣象情報等各類服務。
黃河黑山峽水利樞紐擬選址披露
寧夏中衛市政府網站消息,中衛市自然資源局近日發佈《黃河黑山峽水利樞紐工程建設項目用地預審與選址意見書證前公示》,公佈了黃河黑山峽水利樞紐工程項目的擬選址位置。《公示》顯示,項目擬用地總面積119.1494公頃,擬佔用農用地99.0203公頃(耕地0.7202公頃、園地7.5257公頃、林地0.5531公頃、草地89.4788公頃、其他農用地0.7425公頃),未利用地面積20.1291公頃。此外,項目擬建設規模包括建設樞紐工程、魚類增殖站、業主營地和進場道路。
“寧電入湘”工程開始送電
新華社消息,6月29日,寧夏至湖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完成168小時試運行,具備400萬千瓦送電能力,正式開始向湖南送電。“寧電入湘”工程於2023年5月獲得覈准,是我國首條獲批的以輸送“沙戈荒”風電光伏大基地新能源爲主的特高壓輸電通道。預計今年9月中旬,“寧電入湘”工程將整體竣工投產,屆時將具備800萬千瓦送電能力。
長三角“超級地鐵”來了
新華日報消息,6月30日,水鄉旅遊線城際鐵路江蘇段開工動員會議在蘇州舉行,標誌着這條聯結滬蘇浙兩省一市的跨省交通項目正式邁入建設階段。水鄉旅遊線城際鐵路自上海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水鄉客廳站,經江蘇吳江,與如通蘇湖鐵路共線至南潯站,經浙江湖州、嘉興桐鄉烏鎮、桐鄉城區、海寧鹽官古鎮至杭州蕭山機場,全長132公里,被視爲一條“超級地鐵”。
#聲音
央視曝光後,張家界市委書記、市長表態
四年累計虧損超10億元的張家界大庸古城再次引發關注。6月27日晚,央視《焦點訪談》欄目專題報道《人造古城 何成“空城”》,反映張家界市大庸古城項目在建設、運營中存在的有關問題。“掌上張家界”微信公衆號發佈消息稱,張家界市對此高度重視,6月28日上午,張家界市委書記劉革安主持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整改工作,市委副書記、市長王洪斌出席並講話。
會議圍繞大庸古城項目存在的問題進行剖析,強調要虛心接受媒體和社會大衆的監督,深入開展相關問題整改,深刻汲取教訓,杜絕類似問題發生。
會議強調,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領導關於“古鎮”型項目問題整改的重要批示精神和湖南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努力盤活大庸古城,推動旅遊發展提質增效。
會議指出,大庸古城項目2024年9月起進入司法重整程序,當前層報審批、投資人招募、清產覈資、債權審查等相關工作已取得階段性成效,張家界市要根據既定市場化盤活方案,加快推動重整工作進程,力爭通過重整化解債務風險、壓降固定成本、引入戰略投資,與戰略投資人共同組建專業管理團隊並完成項目改造升級、業態優化,早日實現對外運營、盤活資產、提升效益。
#數讀
我國內河億噸大港已達23個
內河航運是橫貫東西、連接南北的重要通道,在助力做強國內大循環、支撐國內國際雙循環中發揮着重要作用。6月27日,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交通運輸部副部長付緒銀介紹,我國航道網絡體系不斷完善,港口能級持續提升。
2024年我國三級及以上航道里程達到1.6萬公里,比2012年增長62%,長江、西江、京杭運河等主幹線大通道能力持續提升,江漢運河、江淮運河建成通航,平陸運河等一大批重大工程加快推進。港口能力不斷提升,2012年以來年均內河增長10個萬噸級以上泊位,至2024年內河億噸大港已經達到了23個,是2012年的2.3倍。
隨着內河港口和航道能力的提升,2024年我國內河貨運量達到49.5億噸,是2012年的2.2倍,貨物週轉量達到2.2萬億噸公里,是2012年的2.9倍。
#放榜
全國縣域旅遊百強縣榜單揭曉,浙江、四川領跑
6月27日,全國縣域旅遊研究課題組與華夏佰強旅遊諮詢中心聯合發佈《全國縣域旅遊研究報告2025》。浙江安吉縣連續第七年位居全國縣域旅遊綜合實力百強縣榜首,新疆成爲最大“黑馬”,90個縣域實現旅遊指標雙增長。
報告對全國1866個縣域的旅遊發展狀況進行了系統評估,併發布全國縣域旅遊綜合實力百強縣、發展潛力百佳縣、發展最快的100個縣榜單。報告顯示,2024年我國縣域旅遊平均接待遊客總量爲580.79萬人次,同比增長14.26%,旅遊總收入增長9.96%,遊客轉向追求深度體驗,Z世代與千禧一代成縣域旅遊消費主力,呈現出“小而美、精而特”的鮮明特徵。
根據報告,旅遊總收入超200億元的縣域達44個,較2023年增加10個;接待遊客超2000萬人次的縣域63個,增加11個。浙江、四川、江蘇分別以34席、11席和7席領跑百強縣榜單,安徽寧國、貴州息烽、河北武安、陝西周至、湖南吉首等縣市首次上榜百強縣,展現出強勁的發展活力。
在區域格局方面,新疆表現尤爲亮眼,縣域旅遊“東看浙江、西看新疆”的局面正加快形成。2024年全疆95個縣域中,90個實現旅遊總收入、總人數雙增長,佔比全國最高。庫爾勒市、烏魯木齊縣躋身全國旅遊發展速度前十,阿勒泰市首次入圍百強縣。
本期編輯 | 劉豔美
*題圖來源:常州發佈 *城市進化論原創出品,未經授權,不得複製和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