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江蘇如何擰緊“水龍頭”,讓城市“喝飽了”
原題:全國城市節水宣傳週|看江蘇如何擰緊“水龍頭”,卻讓城市“喝飽了”!
今年5月11日至17日是第34個全國城市節約用水宣傳週,主題爲“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協同推進城市節水”。江蘇各地如何抓住城市更新契機推進城市節水?有哪些節水新手段?記者進行了採訪。
管網節水降損,“跑冒滴漏”一網打盡
“強化供水管網節水降損,是協調推進城市更新與節水行動的重要舉措。我們指導各地嚴格控制城市公共供水管網漏損,加大老舊管網更新改造,持續推動城市供水管網分區計量管理。”省住建廳城市建設處處長張躍峰介紹,2024年,全省城市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降至7.5%以下。
近日,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發佈《城市公共供水管網漏損治理可複製政策機制清單(第二批)》,宿遷三項經驗做法入選,是江蘇入選最多的城市。
宿遷市供排水中心供水科科長朱泉介紹,宿遷搭建水務智慧平臺,在關鍵節點安裝智能水錶、壓力傳感器、流量傳感器等物聯網設備,實時監測管網運行水壓、流量、水質等數據,通過對漏損的主動監控、動態追蹤、極速處理、快速修復,提高控漏效率,故障發現到處理的時間,從原來的平均9小時縮短至6小時,大大減少了水資源浪費。依託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宿遷還率先建成覆蓋閥門、管道、表具等設施的供水管網全要素數據庫,實現管網壓力異常預警、爆管風險預測等智能分析,推動漏損率連續五年下降,每年節約制水成本超800萬元。
擰緊“水龍頭”,將“跑冒滴漏”一網打盡,宿遷引入科技手段,構建了“DMA監測—漏點檢出—維修治理”快速響應機制。智慧系統通過智能預警算法可精準定位漏點,實現“發現即處置、搶修不過夜”。目前,該市漏點平均維修時長從36小時壓縮到了7.5小時,管網漏損率持續下降,年節水超百萬噸。
治理供水管網漏損,需要形成合力。宿遷建立供水企業全員參與的漏損治理考覈體系,將漏損率、維修及時率等指標納入供水企業績效考覈,通過考覈與評級推動漏損治理常態化、高效化,羣衆供水服務滿意率85%,居蘇北前列。
爲治理漏損,江蘇持續推進老舊管道改造,據統計,“十四五”以來,全省已完成供水管道改造超8000公里。
“海綿城市”建設,暴雨變成“天降甘霖”
江蘇人口密集、產業集聚,對水資源需求量較大。全省過境水資源較爲豐富,但本地水資源相對不多。在過去幾十年城鎮化快速發展過程中,各地多存在對天然水體和自然滯蓄空間的保護和預留不夠、城市過度硬化等問題。當下,全省各地正通過海綿城市建設,着力提高雨水資源有效收集和高效利用水平,爲城市構建可持續、健康的水循環系統。
據瞭解,海綿城市現已成爲江蘇城市更新和未來城市建設的“標配”。各地重點結合老舊小區改造、黑臭水體整治、易淹易澇片區整治等工作,推進“海綿”項目建設。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4年底,全省城市已建成海綿城市總面積達1963.99平方公里,約佔全省城市建成區總面積的35.48%。
海綿城市建設,既爲基礎設施“補短板”,也爲水資源高效利用“強筋骨”。無錫市去年新建50座商業用房及居民住宅小區、公共建築雨水收集設施,新增雨水蓄水池容積2.24萬立方米,通過透水鋪裝、雨水花園等技術實現“天上水”的循環利用,爲城市“解渴”。
每逢下雨,位於無錫經開區江南大學附屬醫院的地面綠地就開啓“海綿”功能,雨水沿着透水鋪裝路面一路到傳輸草溝,在此完成初步雨水過濾,然後在雨水花園中經過滲排、過濾淨化等流程後,進入院內規模爲1152平方米的蓄水池,回收的雨水後續用作綠化灌溉、路面沖洗。
張躍峰介紹,江蘇正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將持續推動海綿城市建設理念在新區建設、舊城區改造和市政基礎設施建設中得到有效落實,緩解城市內澇、淨化河湖水質、涵蓄富餘水源,讓城市變得“會呼吸”。
中水回用,污水上演生態“重生記”
初夏時節,句容城區的玉清河邊,時常能看到白鷺在清澈的河水中覓食、嬉戲。這條穿過句容主城區的河流,過去常受困於河道水質反覆問題。“上游水資源比較緊張,尤其到了枯水期,玉清河生態補水來源難以保障。”句容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爲改善河道水質,句容多部門聯合“會診”,因地制宜將污水處理中水回用工程與玉清河水環境整治相結合,有效解決了“源頭活水”問題。
過去,句容污水處理廠尾水處理後直接流入句容河,如今,達到地表水準四類標準的中水,通過專用管道輸送至玉清河,既解決了生態補水來源,又節省了上游水資源,還避免了中水直排造成的水資源浪費。每天2.5萬噸中水源源不斷注入河道,玉清河實現了水質提升、景觀再造、資源循環三重蝶變。
句容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建好、用好、管好玉清河風光帶的同時,句容將進一步完善中水回用工程運行和管理,推動中水在綠化澆灌、道路澆灑、消防等領域應用,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
全省都在發力再生水資源利用。近年來,江蘇加大非常規水資源利用,推進城鎮污水處理廠尾水再生利用,同時,鼓勵有條件城市建設污水處理廠尾水溼地,提升尾水生態安全性。江蘇還推動各地園林綠化養護用水優先使用河湖及雨水,倡導使用再生水,嚴格控制使用自來水。據省住建廳統計,2024年,全省城市再生水利用率約29%。
節水還需久久爲功。張躍峰說,該廳將繼續指導各地持續抓好城市公共供水管網漏損控制,積極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加強雨水淨化及收集利用,持續推進城鎮污水處理廠尾水再生利用,持續開展城市節水宣傳,共同營造節水、護水、愛水的良好社會氛圍。(白雪)
來源;新華日報·交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