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裡娃假期實踐助成長

河北日報記者 陳華

暑假不僅是一段休息的時間,更是一個獨特而珍貴的成長契機。如何給青少年一個有意義的假期?

開展紅色研學、參加體育夏令營、參觀科技展……這個暑假,城裡娃的暑假像場嘉年華,在興趣探索、社交互動與家庭陪伴中成長。

紅色足跡,浸潤童心

“站在曹火星先生創作《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舊址前,聽着抗戰故事,我才真正明白‘紅色’這兩個字的分量。”8月10日,石家莊市東風西路小學曹火星中隊隊員朱沛霖在日記本上寫下了這樣一句話。

就在前兩天,他在3名老師的帶領下和曹火星中隊的9名隊員開啓了一場紅色研學之旅。

隊員們先後參觀了淶水縣山南村紅色教育基地和北京市房山區《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革命歌曲紀念館。

在山南村,隊員們參觀了革命舊址。“那時候條件艱苦,曹火星白天和村民一起種地、送情報,晚上藉着燈光寫歌。”隊員們認真傾聽講解員的講解。在革命歌曲紀念館,隊員們一起哼唱那些振奮人心的紅色歌曲。

隊員邢新璐說:“聽這些歌曲就像聽長輩講過去的故事,充滿了溫暖和力量。”

曹火星中隊這段踏訪紅色足跡的經歷,像一顆種子,在隊員們心裡種下了對歷史的敬畏、對信仰的認同。

爲引導少先隊員傳承紅色基因,石家莊市東風西路小學少工委以紀念抗戰勝利80週年爲契機,廣泛開展英雄中隊創建活動。

目前,英雄中隊的隊伍正不斷壯大,從去年的6個發展到如今的近40個。

“課外紅色活動是課堂德育的有益補充,學生通過品讀紅色故事、丈量紅色熱土,能更理解今日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迸發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巨大熱情。”石家莊市東風西路小學校長王華表示。

從觸摸歷史到講解歷史,暑假裡,孩子們變身成紅色教育基地的“小小講解員”把紅色故事講給更多人聽。

在華北軍區烈士陵園的華北革命戰爭紀念館裡,身着校服、佩戴紅領巾的小講解員蘇沛霖精神飽滿地向參觀人員講述英雄先烈的感人事蹟。

這是華北軍區烈士陵園聯合河北省愛心公益協會共同策劃的“我是小八路”紅領巾志願講解員活動。

蘇沛霖是石家莊市中山路小學學生,這是她第二年參加紅領巾志願講解活動。

“通過兩週的專業培訓,我們系統學習了黨史知識、講解技巧及禮儀規範,也通過講解更加深入地瞭解這段紅色歷史。”蘇沛霖說。

據瞭解,今年暑假來自多所中小學的100餘名少先隊員報名參與。未來,該活動還將作爲陵園常態化志願服務項目,在每週六日固定開展。

動感一夏,活力無限

“手臂伸平、腳尖衝前、目視前方”……8月14日,在保定市競秀區范曄體操運動館裡,教練員毛紹瑩一邊喊話鼓勵,一邊糾正小學員的動作,孩子們紅撲撲的小臉上都掛着汗珠。

10歲的龐文清在這裡練習跳馬和自由操已經有兩年多了,這個暑假她幾乎每天定時“打卡”體操館。

“我喜歡體操,跟着教練學了很多體操動作。通過練習我跑得快了,跳得更高了,在同學們面前說話聲音都大了。”龐文清說。

暑期體育培訓火爆,背後是家長對體育認知的轉變。過去,不少人把運動當作課餘消遣,如今卻將其視爲孩子成長的必修課。從單純追求鍛鍊身體,到關注技能培養、習慣養成、心理塑造,體育的教育功能被不斷挖掘。

在固安縣市民活動中心,孩子們在泳池邊排成一隊,練習蛙泳腿部動作;籃球場上,孩子們圍成一圈進行運球基礎訓練,拍球聲此起彼伏;羽毛球和網球場上,孩子們揮拍擊球,學習基本技巧……

今年暑期,火熱的不僅有體操、籃球、羽毛球、跳繩、游泳等常見項目,槳板、槳板球等新興體育項目也受到了青少年歡迎。

上板,或坐或站,保持平衡,槳葉入水,划水,回槳……7月15日,在石家莊樂享體育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訓練基地,呂一鳴在教練指導下練習划槳板,揮槳劃過,水面泛起層層漣漪。

呂一鳴今年12歲,他從去年起喜歡上了槳板運動。“一個人,一隻槳,一塊板,站上去,就能像哥倫布一樣發現新大陸,太好玩了。”呂一鳴說,這個暑假他還拿到了全國槳板運動水平二級證書。

“這個暑假我們做了三期槳板夏令營,每期都很受學員歡迎。”該公司負責人楊俊剛介紹。

採訪過程中,許多家長表達了這樣的觀點:體育不僅能增強體質,還能教會孩子堅持、合作與抗挫折,這些都是成長的基本素養。

科技探秘,啓迪智慧

極限科學實驗秀、科技繪畫展、科技創意小製作、航模比賽……8月6日,保定市蓮池區舉辦第二屆中小學生科技節暨中小學生航空航天展。

此次展覽吸引了2萬多名中小學生及家長參與,爲孩子們暑假帶來了一場趣味十足的科技秀。

“這次參觀,不僅讓我近距離接觸到了前沿科技,感受到了科技的無窮魅力和強大力量,更激發了我對科學探索的熱情和對未來的無限遐想。”保定市河北小學四年級學生黃驁然說。

近年來,保定市蓮池區通過構建科學教育新生態,深度推進館校融合,聯動12家場館與7所高校實驗室,打造博物館文明對話+實驗室科研體驗雙軌模式,運用裸眼3D等技術開發沉浸課程,年惠及師生一萬餘人。

在威縣,孩子們體驗了一場酣暢淋漓的科技啓蒙之旅。

8月7日,當飛機從頭頂掠過,孩子們的歡呼聲瞬間點燃了威縣機場的上空。

這是由威縣縣委宣傳部、縣婦聯、團縣委、縣教育局聯合組織的一場航空科普主題研學活動。

在航空知識課堂上,從古代孔明燈到現代無人機,從螺旋槳到噴氣引擎,孩子們在趣味講解中探索飛行的奧秘;在飛行表演環節,特技飛行員駕駛飛機上演空中翻轉、編隊飛行,驚險刺激的表演讓孩子們目不暇接;在航空模型製作環節,孩子們親手組裝橡筋動力飛機模型,體驗從圖紙到飛翔的成就感。

“我長大想當飛行員!”活動結束時,一位小男孩舉着親手製作的模型說。

爲了讓孩子們過個科技範兒十足的暑假,威縣還舉辦了爲期5天的科創實踐體驗活動,孩子們體驗編程思維、教育機器人、無人機等多個項目。

暑假裡,各地的高科技場館也成爲孩子們暑假“充電”的場所。

邯鄲市邯山區人工智能教育基地變身青少年科技樂園。這座冀南規模最大的AI教育綜合科技館,日均吸引800餘名青少年涌入。無人機競速呼嘯、機甲對戰火花四濺,孩子們在沉浸式體驗中直面科技脈動。

在衡水市冀州區科技館,孩子們盡情體驗融合了互動展覽、動手實驗與球幕電影的科技實踐活動。

豐富多彩的暑假活動,不僅填滿了城市孩子的假期時光,更滋養着他們的心靈。

來源:河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