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三大城市新區先行先試場景創新
一頭連接着新質生產力培育,一頭連接着新消費需求,在當下,場景創新已成爲城市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根據成都市發展改革委提供的數據,截至目前,全市33個相關單位共圍繞養老、醫療、建設、安全、文旅、交通、消費、物流等領域發佈了417個創新應用場景需求,88個創新應用場景供給。 數據背後,是越來越多的“科幻場景”在成都變爲“產業實景”。 在進一步推動場景創新工作中,成都明確將在高新區、天府新區、東部新區三大城市新區展開場景政策創新先行先試,爲全市場景政策創新提供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 “目前我們三個新區均已印發出臺相關政策文件。”4月15日,成都市召開“城市新區場景政策創新先行先試”主題新聞發佈會,成都市發展改革委總經濟師張實睿在會上表示,下一步將結合三個新區的試點推進情況,適時擴大試點範圍,向具備條件的其他區(市)縣推廣。
打造場景創新典範新川博物館預計今年底開建
城市新區在場景政策創新上的先行先試,最爲明顯的體現就在政府投資項目的“科技篇”中。發佈會上,成都高新區發展改革局局長王磊介紹,在高新區,政府投資在決策階段,總投資1億元以上項目須通過技術可行性、產業帶動性評估,且新技術投入佔比原則上不低於項目總投資的5%;實施階段,根據科技創新能力擇優定標,加速新技術、新產品落地;竣工後,90天內開展績效評價,確保實效與示範性。 在此標準下,作爲“科技篇”政策試點首個項目——新川博物館,預計今年底開建。項目總投資約8.2億元,其中“科技篇”擬投入約5000萬元。王磊表示,力爭通過場景創新帶動技術驗證、模式創新和產業集聚,將新川博物館打造成爲國內有影響力的文化科技融合示範基地。 事實上,這是成都重點推動城市新區在政府投資項目“科技篇”制度上大膽創新、先行先試的一個縮影。 “目前我們三個新區均已印發出臺相關政策文件。”成都市發展改革委總經濟師張實睿表示,將及時總結評估三個新區場景創新政策先行先試成效並適時推廣,“爲各類經營主體提供日趨豐富的政府投資類項目場景需求。”
“場景與招商”雙向賦能打造一批集中連片新場景應用
如何爲技術找場景、爲場景尋技術?就在今年3月,在成都市民營經濟發展促進中心,加掛上“成都市場景創新促進中心”牌子,新設立“場景創新部”,組建專業力量進行實體化辦公。張實睿表示,成都市場景創新促進中心成立以來,已有不少科創型企業主動上門展示場景供給能力,提出具體的場景需求。在實踐中,成都正聚焦打造一批集中連片的新場景應用展示區域及具體典型場景案例,“以點帶面”推動場景創新。 張實睿介紹,眼下高新區的新川機器人公園、天府新區的科創生態島已初具雛形,東部新區也在全力圍繞世博園、世運會打造“低空+”的新場景。 “我們強化應用實效,探索‘評定分離’招採模式,確保技術產品與需求精準對接。”四川天府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刁義提到,天府新區在前期發佈了2025四川天府新區興隆湖區域首批科技創新應用場景,目前已落地人工智能安防預警、新能源供給、低空文旅娛樂等一批場景,引入無人駕駛接駁車、秩序巡邏機器人等10餘個創新產品,初步打造形成集中連片場景。
完善項目評估體系推動科技成果在場景應用落地
目前,成都市的三個新區都發布了各自的政府投資項目“科技篇”政策。 以東部新區爲例,在發佈會上,成都東部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楊敏表示,東部新區探索制定了政府投資項目“科技篇”的“1+2”政策體系,即一個工作推進機制和工作指引、評審辦法2個配套文件。其中,因地制宜設立空港新城+低空經濟、簡州新城+智能製造、未來醫學城+醫療健康、智慧城市+社會民生(智慧管理)4個工作組,分別負責挖掘產業園內及相關領域政府投資項目應用場景資源。而在評審辦法中,突出需求精準性、方案可行性、資金合理性、“科技篇”投資佔比等關鍵因素。 路徑明確,如何推動政策先行先試、推動科技成果在場景應用落地? 對此,成都市科技局總工程師申林表示,開放並指導新區用好全市科技評估專家庫,爲項目評審、驗收提供智力支持和決策支撐;指導新區建立產品技術目錄庫,完善項目評估體系、同步優化評估方法。同時,圍繞場景需求部署創新研發,會同場景供給單位共同梳理技術需求、共同設計研發任務,支持企業攻關形成創新產品,同時協同配置場景資源和科技資源,推動攻關成果快速在場景應用落地。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杜江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