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入選第二批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全域推進先行區試點
今年3月,商務部等11部門印發通知,推廣全國第二批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試點經驗及開展第二批全域推進先行區試點申報工作。8月2日記者獲悉,商務部網站近日公示了試點評審結果,擬確定30個地區作爲試點,成都入選。
按照要求,第二批試點從現有全國試點中擇優產生,各省、自治區推薦2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推薦2個區或師(市)。申報城市要在原有全國試點方案基礎上,形成先行區試點方案,突出任務目標、實施步驟和政策保障,建設要求參照此前相關文件規定執行。
市、縣主城區社區全覆蓋
值得關注的是,全域推進先行區試點地區要利用2年左右時間,實現便民生活圈對市、縣主城區社區全覆蓋。
從家門口的早餐鋪、便利店,到小修小補的便民小店、菜市場,圍繞“缺什麼、補什麼”,因地制宜,一圈一策,成都的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正不斷拓展社區消費新場景。武侯區簇橋街道“隔壁子”未來社區生活中心食堂,平均每天有300多人就餐,近七成是在附近居住、工作的年輕人。
除了“缺什麼、補什麼”,成都還更注重便民生活圈的品質提升。
由興城人居攜手錦江區成龍路街道聯合打造的R29社區生活空間,集納便民生活服務中心、綜合政務服務中心、24小時共享健身房、24小時共享自習室、共享會議室、兒童遊樂中心、老年活動中心、藝術路演區、茶咖服務區九大服務場景,打造時尚美好兼具煙火氣息的社區生活空間。
建設多功能社區美空間
全域推進先行區試點承擔着深化便民生活圈建設的重要任務,更意味着要在政策、制度、管理、模式等方面持續創新。
去年底,《成都市消費空間佈局專項規劃(2024—2035年)》發佈。其中,針對社區級商業,明確了將重點引導其業態品質提升、業態生活化、空間魅力營造、消費環境提升。
同時,《規劃》中還在消費業態指引中提出,配置全時全齡全新多元業態。優先配齊基本保障類業態,發展“一店一早”,補齊“一菜一修”,服務“一老一小”,加快配置品牌連鎖店、早餐簡餐、縫補鋪等14項基礎便民業態;重點關注社區養老、學前教育、特色文體、社交休閒、夜間生活、創意共享等11類服務型業態品質。
空間營造指引上,明確提出打造社區美空間。塑造社區消費“金角銀邊”,建設集藝術表達、文化展示、消費體驗、情感交流等多功能於一體的社區美空間。除此之外,還要兼顧人文關懷,滿足老年、兒童、殘障、孕婦等人羣空間偏好。(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孟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