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奇祿故居文資再審 壓倒性票數否決
北市溫州街52巷內首任文建會(今文化部)主委陳奇祿故居,文資審議大會昨審查決議不具文資價值。記者潘俊宏/攝影
臺大附近溫州街52巷有許多日治時期官舍,近年推都更,因催生文資法的首任文建會主委陳奇祿曾住7號長達18年,文資團體再提5、7號兩建築文資新事證,暫逃拆除命運。但昨大會再審後,投票決議不具文資價值,將交由臺灣大學校方處置。
臺大昨發聲明表示尊重審議結果,將規畫整理陳奇祿及其他對人類學有貢獻的學者資料,保存於臺大人類學博物館及臺大百歲紀念館中,表彰陳奇祿及其他學者對人類學相關研究的付出與成就。臺大並擬在原址設置戶外展示牆或紀念碑。
臺灣首任文建會主委陳奇祿(圖)曾在溫州街故居內,與衆人討論完成文資法等重大文化政策。圖/陳國儀提供
所有權人臺大代表認爲,5、7號在建築結構、材質、空間形式都有改建,已和最初日式宿舍有一定程度差異,7號更歷經過火災,經改建、擴建後,路口玄關、廚房等已有不同。
地方居民也提到,附近住戶20多年前就有意推都更,由於建物狹長,希望能有更完整街廓,2022年解除列冊後,附近住戶已百分之百同意都更,沒想到去年又有人提新事證,再次進入審議程序,都更因此打住。尤其陳只住約18年,就換另一位教授搬來,且住了30多年,加上陳畢生貢獻都捐贈史博館等,這樣符合紀念建築嗎?
「陳奇祿在此催生文資法,這18年見證臺灣的文化建設,可謂『文資起家厝』。」支持列文資身分的臺灣故鄉文史協會理事長黃智慧說,保存與開發能並存,自地自建即可不用破壞建築完整性,也留下故居;另一名發言代表也說,陳畢生推文資法立法,若這棟房子遭忽視,是格外諷刺。
昨天文資大會,溫州街52巷5號、7號分兩案投票,16位出席委員投票,兩案皆不同意大於同意,決議不具古蹟、歷史建築、紀念建築文資價值。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