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杰鳴/履保不是護身符 注意三點降低風險
▲房市低迷,預售屋爛尾樓風暴來襲,民衆該怎麼自保?圖爲資料照。(圖/記者陳筱惠攝)
文/《全向科技房產中心》總監陳杰鳴
房市低迷,爛尾樓風暴來襲,民衆該怎麼自保?靠預售屋履保有用嗎?近年營建成本大增,對建商本就是壓力,加上去年下半年以來,全臺房市買氣低迷不振,讓建商壓力更是大。
《地產詹哥老實說》EP270/臺韓打房「全球最重」 他諷:不及格學生互抄答案
如果狀況遲遲無法改善,未來建商資金週轉不靈,出現倒閉或跑路的狀況恐越來越多,因此,民衆此時買預售屋,履保的重要性就會顯現。不過,不是有履保就是安全,怎麼挑選還是有訣竅!
蓋房子時,建商資產可能已經因土建融抵押給銀行,民衆很難跟建商再獲得金額求償。因此,爲了避免民衆購買預售屋後,支付的訂金、工程款項如投石入海一樣拿不回來,內政部自2011年起實施「預售屋履約保證機制」,俗稱「預售履保」,訂定預售屋建案必須從五種履約保證模式中擇一辦理。
包括「不動產開發信託」、「價金返還之保證」、「價金信託」、「同業連帶擔保」及「公會辦理連帶保證協定」,以保障購買預售屋的購屋族權益。
而5種履保「價金返還保證」對購屋者最有利,一旦建商未能如期完工,將由擔保的金融機構如數返還消費者已繳價金,對消費者最有保障。
不過,這種履保比較少見,以業界常見的「不動產開發信託」及「價金信託」來說,雖確保興建資金或買方所繳價金「專款專用」,但並不具有「完工保證」或「價金返還保證」功能。
而且,因信託契約之受益人爲建商,當建商無法依約完工或交屋時,信託帳戶如有剩餘款項纔會歸屬於消費者,等於建案一旦出事,購屋者能拿回的並不多。
▲建議民衆購買預售屋時,可以從開發商過去實績或建商的過去評價。圖爲資料照。(圖/記者陳筱惠攝)
至於也有建案採用「同業連帶擔保」方式,但實務上擔保者與被擔保者是屬同關係企業或集團,彼此間關聯性相當高,如果建案發生問題,擔保者的保證能力也是備受質疑的,擔保效果可能不佳。
因此,建議民衆購買預售屋時,若想避開爛尾樓,增添保障。第一,要多打聽建商口碑及財力狀況。可以從開發商過去實績、是否爲一案建商、或過去是否曾有重大糾紛等去打聽建商的過去評價,做爲參考依據。
第二、房市買氣差,如果是上市櫃建商,可利用公開資訊,避開負債比過高(如:負債比大於70%或80%的建商)來降低風險。
▲陳杰鳴建議,預售屋中的5種履保,以「價金返還保證」對購屋者最有利,對消費者最有保障。(圖/記者陳筱惠攝)
第三、注意建案是否曾是爛尾樓。某些爛尾樓其他建商承接完工,因爲中間閒置許久,難免興建品質可能有所疑慮。只要能注意這些,就可以避免買到爛尾樓的風險。
《地產詹哥老實說》EP270/臺韓打房「全球最重」 他諷:不及格學生互抄答案
►陳杰鳴小檔案現職:《全向科技房產中心》總監專長:房地產市場分析、買賣租賃策略評估經歷:Ubee趨勢研究中心總監、APPLE HOUSE趨勢研究中心研究總監、屋比房屋總監、元宏不動產加值服務平臺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