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商變戰時樞紐?北市警察局長:超商爲民營場所 發物資應事先規劃

▲臺北市警察局長李西河。(圖/記者袁茵攝)

記者袁茵/臺北報導

根據英國媒體《衛報》報導,政府規劃全臺1.3萬間超商,打造成「戰時樞紐」,配給口糧和醫療用品;但總統府13日否認此事,表示尚無如媒體報導的具體規畫。國民黨臺北市議員王欣儀今(14日)質疑,是否認同超商作爲戰時物資樞紐?臺北市警察局長李西河迴應,雖然很方便,但超商屬於民間營運場所,物資發放應事先做整體規劃。

臺北市議會14日下午進行警政衛生部門質詢,國民黨臺北市議員王欣儀表示,根據外媒報導,賴政府考慮要把便利商店作爲戰時補給體系,雖然總統府澄清尚無具體規劃,但相關情資已引發社會高度關注,就警察局的專業判斷,是否認同便利商店適合作爲戰時物資樞紐?

臺北市警察局長李西河迴應,「便利商店喔?它是很方便,可是那是民間營運場所。」避難所也好、收容所也好,或者是物資發放等,應該要做事先整體規劃,因爲超商屬於民間的營運場所。

王欣儀追問,是否認爲若將超商納入戰時補給體系,私人店家或商家不見得配合?李西河指出,因爲以分工來說,北市警察局是做避難處所調查跟列管,以及讓民衆知道哪裡可以找到避難處所及宣導教育訓練,至於後勤補給或收容的部分,北市警應該沒有碰到。

王欣儀擔心,倘若真的要將便利商店納入戰時補給體系,若戰時發生通訊、電力中斷,或民衆恐慌要搶購物資,警方是否有能力維持秩序或場域安全?李西河提及,雖然2021年10月有建置警政APP,讓民衆上網查詢周遭哪裡有避難處所,但擔心屆時若網路中斷,所以平常要大力宣導,尤其是針對平常不會接觸到宣導訊息的老人、弱勢及外國人等。

王欣儀質疑,聽起來若賴政府將便利商店納入戰時補給體系,造成民衆搶購等情形,警察也不用去維持秩序或場域安全?李西河說,秩序當然是警察的責任,除了告知民衆哪裡有緊急避難、交通疏導管制,以及傷患救治外,協助急救處理和秩序維護,都是警察的責任;而中央、地方都有跨局處和跨單位的應變中心,可做分工及問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