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常見!這「3類麪包」其實是熱量炸彈 陸專家籲:可選手感硬的

▲麪包店常見的可頌麪包。(示意圖/取自Pixabay)

記者廖翊慈/綜合報導

香軟可口的麪包是不少人早餐、下午點心、趕時間通勤的首選,油炸的麪包、包滿餡料的麪包、多層次口感的麪包等多種選擇,深受人們喜愛。一名大陸專家指出,傳統麪包店中,一些常見且看似小小的麪包,其實是深藏不露的「熱量炸彈」。

綜合陸媒報導,該名專家表示,熱量炸彈麪包通常爲以下三種,

▲傳統裹滿糖粉的甜甜圈。(圖/AI製圖)

一、油炸類麪包(例如甜甜圈等)

外表金黃的麪包很可能是經過油炸的,例如甜甜圈,是油炸後再浸泡於糖漿中、撒上糖粉製成。油炸過程中,甜甜圈吸收了大量油,還浸泡在糖漿中,因此熱量非常高。有的甜甜圈還加入了奶油內餡,進一步升高熱量。奶油餡甜甜圈約400至500大卡/100g(約2.5碗飯),高糖油組合易導致血糖驟升,長期食用增加肥胖風險。

▲▼可頌麪包、鳳梨酥。(圖/AI製圖)

二、起酥類麪包(例如可頌、牛角麪包等)

除了和麪時加入的油和糖,起酥麪包成型時還要鋪上油擀薄,再一次次摺疊,烤出來才能呈現一層一層起酥的構造。做牛角麪包、可頌麪包,奶油用量可以達到麪粉的50%至70%,鳳梨酥外層也完全是奶油或植物油的功勞。100g起酥類麪包熱量約370至400大卡(約2碗飯),高飽和脂肪易引發代謝負擔。

▲肉鬆麪包。(圖/AI製圖)

三、夾餡類麪包(例如椰蓉包、肉鬆麪包、巧克力/芋泥流心包等)

夾餡麪包的外表普通,但餡心熱量非常高。例如椰蓉是椰肉榨汁後剩餘殘渣烘乾後的製品,本身脂肪含量高達45%至60%,而且絕大部分是飽和脂肪,爲了口感更好還會加入大量油脂。肉鬆麪包含高脂沙拉醬(脂肪佔50%至70%);流心餡料需添加大量糖油維持口感,巧克力夾心包脂肪約21g/個。120g夾餡包就有約半頓正餐熱。

▲含內餡的甜甜圈。(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對此專家指出,從熱度上看,越硬的麪包熱量越低。硬麪包不甜,含糖和油脂都很少。購買麪包時,可優先選擇手感「硬」的麪包,例如法棍等,若真的戒不掉這些「熱量炸彈」,建議每週最多吃一個就好,吃1個可頌,大約要慢跑30分鐘才能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