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硬撐又怪自己不夠好 「6種內耗循環」可能是高功能內向者
▲「高功能內向者」總是靠自己硬撐,讓6種內耗循環鞭打自己。(圖/CFP)
記者林育綾/綜合報導
跟「高敏感族」承受情緒起伏的疲憊不同,「高功能內向者」總是靠自己硬撐,常常忍不住「想太多」,還會自我責怪,跌入孤獨的內心世界,難以喘息。諮商心理師邱淳孝提到,高功能內向者經常被6種內耗循環蠶食,但也有6種蛻變方法,他在新書分享,陪伴讀者放下對自己的責怪與否定,與真實的自己重新連結。
心理師邱淳孝提到,很多「高功能內向者」在他人眼裡光鮮亮麗,但在內心深處,卻被6種內耗循環蠶食,包括焦慮、僞裝、反芻性自我對話、逃避、內在批評與退化(A.F.R.A.I.D.), 讓他們總是在責怪自己、試圖撐住一切的狀態中掙扎。
高功能內向者是指「外在表現優異,性格內向」的人,他們細膩、敏感,總能捕捉他人的需求,習慣優先滿足他人的期待。此外也經常壓抑、隱藏自己的需求,當他們愈成功,內心卻愈拉扯、懷疑,只是他們說不出口,總覺得是自己太脆弱、不夠好。
此外他們也傾向獨處,不擅交際,常自責自己「不夠外向」或「不合羣」,又因爲難以說「不」,對於照顧、保護自己,甚至休息,都會感到羞愧或有罪惡感。
邱淳孝從自己身上出發,結合心理學與多年來的練習與調整,整理出一套系統性的方法,並且幫助許多有類似困境的「高功能內向者」諮商個案。如今也在新書《只是快撐不下去了:給不敢讓人失望的「高功能內向者」日常救援手冊》分享這套方法,由寶瓶文化發行。
▲《只是快撐不下去了:給不敢讓人失望的「高功能內向者」日常救援手冊》由寶瓶文化發行。(圖/寶瓶文化)
書中強調,其實「內向」不是缺陷,而「高功能」是天賦加上你的努力。當開始接納自己的內向特質,整合它帶來的敏感、深刻與觀察力,不只讓你活出更自在的自己,更可能讓你在關係、領導力、創造力上,展現與衆不同的深度與魅力。
他提到,所有的改變,都應該建立在「自我接納」上。自我接納是所有改變的第一步,最大好處是,減少(停止)內耗。而大多數人之所以原地踏步,並非不夠努力或目標不明確,而是腦中有太多責備和批評的聲音。這些聲音,不斷責難自己,導致力氣都耗在與自己的對待上。
透過6種內耗的解析,與6種內在蛻變方式(E.N.R.I.C.H.),邀請讀者放下對自己的責怪與否定,不再躲藏、不再硬撐,開始與真實而珍貴的自己重新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