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不是討厭我?」別再讓內心戲折磨自己 擺脫5大內耗心態
▲停止過度在意別人,學會專注自己,內心更自由!(圖/取自photoAC)
記者楊智雯/綜合報導
你是不是總在意別人的眼光,害怕被討厭,還是習慣迎合他人,卻讓自己過得不開心,其實,過度比較、討好型人格、過度解讀別人的言行,這些都可能讓人陷入無止境的焦慮與內耗,甚至影響到生活與情緒,心理學家指出,真正快樂的人,懂得專注在自己身上,不活在別人的標準裡,本篇整理5大心理學法則,從學會拒絕、停止比較到專注當下,幫助擺脫煩惱。
1. 專注自己,停止無謂的比較在社羣媒體發達的時代,人們習慣將自己與別人比較,無論是事業、外貌還是感情狀態,但心理學家指出,過度比較會導致焦慮、自卑,甚至陷入「別人的成功=自己的失敗」的錯誤思維,與其關注別人的成就,不如將時間用來提升自己,設立明確的個人目標,專注於每天的進步,這樣才能真正活出屬於自己的價值與滿足感。
2. 不迎合所有人,學會拒絕心理學研究發現,討好型人格的人往往容易過度承擔別人的期待,害怕被討厭而犧牲自己的感受,長期下來可能造成壓力與內耗,其實,你無法讓所有人滿意,過度迎合只會讓自己更疲憊,適時說「不」是一種自我尊重的表現,真正適合你的朋友和夥伴,會欣賞你的界限,而不是要求你不斷妥協。
3. 停止過度解讀別人的言行有時候,我們會因爲別人的一句話、一個表情而陷入焦慮,反覆思考對方是否對自己不滿。然而,心理學家指出,多數人並不會一直關注你,他們更多是在關心自己的問題,過度解讀別人的行爲,會讓自己陷入不必要的困擾,不如把注意力放回自己,活在當下,減少對外界反應的過度聯想。
4. 接納自己,不活在別人的標準裡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曾提出「課題分離」概念,強調我們無需爲他人的評價負責,因爲每個人的觀點都來自自身的經歷和價值觀,無法真正定義你,當你開始接納自己、忠於內心時,外界的眼光就不再那麼重要,無需符合別人的期待,只要選擇讓自己感到幸福與滿足,就是最正確的決定。
5. 專注當下,不被他人影響情緒心理學認爲,人的情緒很容易受到外界影響,特別是在職場、人際關係或社羣媒體上,別人的言語可能讓人一秒鐘就陷入低落,然而,真正掌控情緒的方法,是專注於當下,專注自己能改變的事,而不是消耗精力在無法掌控的事情上,試着深呼吸、練習冥想,讓自己迴歸內心的平靜,不讓外界影響你的快樂。